第(1/3)頁
大明使臣和歐羅巴諸國刀光劍影,謀求更多利益。
英國佬試圖長袖善舞,卻遭到大明無視,在大明眼里,談判對象是西班牙,英國你一邊涼快去。
那年十八,站著如嘍啰。
唱出了英國的心聲,英國佬發出沉悶的嘶吼聲,加快圈地運動,積累原始資本,我們大英帝國要雄起!
大明使臣縱橫捭闔。
奧斯曼在吞下了巴爾干半島這個火藥桶后,也要尋求國際支持,可他可沒大明的命。
歐羅巴列國需要大明商品,卻不需要中亞病夫。
尤其對奧斯曼吞下巴爾干半島十分不滿,別看奧斯曼胃口夠大,但巴爾干那么多民族,也夠中亞病夫喝一壺的了。
奧斯曼不在乎,虱子多不怕癢。
奧斯曼雄踞亞歐非三大洲,大世面見多了,境內民族更多,不照樣老老實實的?大不了賣去大明。
反正大明批量收購。
其實這年代民族意識還沒徹底覺醒。
但隨著大明大殺特殺,這種思潮已經開始覺醒了,奈何大明狠啊,動不動就搞滅絕。
尤其在意大利,所有猶太裔的,一個活口不留。
因為這些王八蛋,不停散播恐明思想。
惹得朱見深跳腳,干脆弄死。
猶太人又開始長袖善舞,激發世界的民族意識,一起反明。
所以,奧斯曼占據了這地方,現在也有點有苦說不出。
楚宗國拿下那不勒斯后,嘴上說是抓人去運河,其實是裝船賣去大明。
楚國大軍打到哪里,金銀財寶搶完了,就開始搶人,往船上裝,從開羅轉運入紅海,運去大明。
奧斯曼這些年,賣去大明的白人,估計上千萬,反正人這東西,天天都生,源源不斷的韭菜。
明奧的主要貿易,就是人。
法國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他們不斷擴張邊境,也向大明批量賣人,賺得盆滿缽滿。
以前英國沒搭上東風,現在琢磨著,想把愛爾蘭人,賣去大明,他們好占有愛爾蘭。
沒錯,英倫三島,距離統一還有三百多年,合并愛爾蘭是1801年的事。
奧斯曼的做法,給英國啟迪。
大明是這種玩法的資深玩家,軍隊損失大一些而已,但沒有后顧之憂。
壞處很明顯,國際上恐明情緒嚴重,民族意識逐漸覺醒,反明思潮開始迸發。
但大明不在乎啊,擋槍的是楚國啊。
談判還在持續,戰爭也沒停止。
瑞士領土被攻占,大明兵鋒繼續向北。
瑞士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和德國同根同源,坐落在阿爾卑斯山里。
明軍翻越了阿爾卑斯山,進入德國平原里。
但明軍遭到第一撥最強抵抗,奧地利對明軍進行游擊戰,明軍損失很大。
同時,后勤出現了問題,畢竟剛拿下意大利,又翻越了綿延的阿爾卑斯山,后勤快斷了。
朱見深卻不下令停止進攻,反而聯絡法國,愿意和法國組建聯軍,共同分肉神圣羅馬帝國。
但法國可不是傻子,路易十一雖然想尋求大明支持,卻知道,朱見深是外人,和他合作沒好處。
但他也想從神圣羅馬帝國手里割一塊肉,所以裹挾大勢,威逼神圣羅馬帝國。
其實是雙方談判,兩邊占便宜。
若神圣羅馬帝國給的好處足夠多,他就反咬大明一口,反之亦然。
朱見深清楚,楚國的兵卒,翻越大山就是極限了,無法再往北推了,最好是穩固阿爾卑斯山南部的疆域。
關鍵羅馬教宗真的生氣了,認為朱見深狼子野心。
若非朱見深不斷送禮,買通教宗各個階層,恐怕已經發動十字軍南征了,他朱見深要被趕出歐羅巴了。
教皇邀請朱見深,去羅馬談判。
朱見深可不敢露面,他敢露面,教宗就敢讓他消失,別低估這些人的下限。
他給談判團下旨,加快談判進度。
馬翁島上,大明使團被迫讓步,愿意放棄撒丁島的控制權。
沒錯,朱見深獅子大開口,不止要撒丁島,還要科西嘉島,至于科西嘉島上的原住民怎么想的,朱見深沒想過,反正他就是要。
西班牙倒是得了英國佬的點撥,要楚國北非領土,把阿爾卑斯山以南意大利的領土,全部歸楚國。
這樣一來,楚國只是歐羅巴一個面條軍罷了,無險可守,沒有戰略縱深,永遠只是島國。
卻遭到大明的嚴厲拒絕。
北非領土,是楚國固有領土,永遠不可割讓,否則楚國只能請宗主國大明,來和西班牙講道理了。
這一點西班牙是真的恐懼。
關鍵整個大唐洋,掌握在大明手里,西班牙賺錢的渠道,都在大明,一旦和大明交惡,西班牙別說挑戰葡萄牙了,本國貿易都要萎靡不振,那些資本家不敢干西班牙皇帝,但肯定敢干死他們這些使臣,開罪不起啊。
就因為楚國有大明撐腰,西班牙才愿意和大明談判。
西班牙退而求其次,要突尼斯往西的全部領土。
至于意大利本土,西班牙是樂意送給大明的,進了歐羅巴這艘船,你想下船就得聽老大的,不然沒你好果子吃。
最關鍵的是,西班牙發現,楚國對付教宗有一套,他希望楚國再接再厲,最好把教宗干死。
他好宣布發動十字軍東征,干死楚國,順便滅了大明。
至于撒丁島和科西嘉島,也不是非要不可,送給楚國也無所謂,但這一點,英國佬很有發言權。
認為占住了這兩個島,就能隨時威脅楚國本土,楚國隨時籠罩在戰爭陰影中。
這兩個島,一定不給楚國。
這邊算盤打得啪啪響,朱見深也頭疼。
西班牙的意思,太明顯了,但這個套還得上,關鍵西班牙給的夠多呀。
這邊緊鑼密鼓的談判。
法國忽然東征,攻打神圣羅馬帝國。
而這,卻讓朱見深十分警醒,這種進攻,可能是真的打神圣羅馬帝國,也可能是打大明!
明軍主力在阿爾卑斯山里掃蕩奧地利軍,吃了幾次游擊戰的虧,大軍陷入泥潭,無力擴張。
朱見深立刻和西班牙達成協議,突尼斯以西,不包括突尼斯,北非疆土劃歸西班牙。
阿爾卑斯山以南,不包括瑞士和摩納哥,歸大明,大明要聲明對科西嘉島和撒丁島沒有野心。
大明停止屠殺,停止劫掠,并對本國人視為同胞,不許販賣去大明,并給原住民提供住所、餐食等等。
具體條件多達十幾條,顯得很苛刻。
但大明毫不猶豫答應,用北非最精華的領土,換來了意大利這破地方。
朱見深覺得不虧,起碼突尼斯還在手,紅海也掌握在大明手里。
這可不是西班牙仁慈,而是讓楚國繼續當靶子。
突尼斯、西西可里加意大利,把地中海攔腰截斷,紅海的開羅運河,是打通東西方的要道。
這都是招人恨的東西。
楚國越占,越是眾矢之的。
和約剛簽訂,大明立刻從阿爾卑斯撤軍,縮回山脈以南。
剛撤走,劉寧就傳來消息,法國真的是沖大明來的,幸好撤得快,否則得傷筋動骨。
朱見深大罵法國不要臉。
他和神圣羅馬帝國蛇鼠一窩,居然想吞了大楚,順便吃掉意大利,真是夠陰險的。
可法國立刻向楚國傳來聲明,要求大明出兵,因為雙方簽訂了同盟。
朱見深明知道被路易十一給玩了,還得咬著牙去解釋,意大利這破地方,毫無戰略縱深,他又丟了北非一大塊疆土,戰略縱深更小了。
又和法國接壤,現階段不能得罪法國。
路易十一不爽,就可以攻打意大利,他朱見深是里外不是人。
朱見深醒悟,自己被坑了。
只能多花利益,安撫法國。
奧斯曼見楚國大出血,也跟著叱責楚國背叛盟友的行為。
意大利這鬼地方,就跑不了背叛盟友的宿命了。
朱見深也不慌,西班牙得了這么大的好處,他不出面頂雷,誰去頂?老子被西班牙坑慘了。
西班牙也給力,不知道用什么好處,打發了法國和奧斯曼這兩個吸血鬼。
倒是葡萄牙不爽了,我才是歐洲霸主,憑什么好處伱占了?
但葡萄牙的地形實在有意思,說他們是歐羅巴列國吧,也是,但歐羅巴各國什么事,跟葡萄牙都沒關系,存在感還不如英國高呢。
因為他不靠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還不挨著,位置實在尷尬。
西班牙對朱見深咬牙切齒。
葡萄牙的不滿,明顯是楚國挑起來的嘛,都是千年的狐貍,便宜真不好占。
朱見深搞定了各國,還得搞定教宗,不然他待不消停。
別看朱見深得到了意大利本土,其實這塊地方一點都不好。
這是塊地震帶,中間是山,四周是平原,自然資源啥也沒有,不宜居還無法發展。
這塊破地,朱見深拿到了都后悔。
本來各國只同意他拿下那不勒斯,朱見深是堅決不同意的,他必須拿下阿爾卑斯山南麓的平原,這一塊是能種地的,不然他寧愿只要一個島,也不要意大利這破地。
北非的領土可比這破地強多了,不然西班牙為什么愿意換?
歐羅巴諸國搞定不了教宗。
朱見深卻能,因為楚國有幾百萬人,不是信仰基教的,教宗難道不想基化他們?想的話,咱們合作吧。
為此,朱見深付出了巨多從大明帶來的寶物,經過幾個月艱難談判,終于說動教宗。
這塊地盤,以后就不叫意大利了,就叫楚國。
意大利就去死吧。
至于北非領土,朱見深是不甘心的,但他現在能力有限,吃不進去那么多。
只有等運河開鑿成功,大明勢力源源不斷進來,他才能拿回北非地盤。
搞定了這邊,也得搞定大明中樞。
皇帝喜歡優秀人才,意大利別的不多,就文藝人多,搞沒用的他們一個頂八個。
古跡也多,朱見深全部拆除裝船,等著運河開通,一起運回大明。
文藝復興肯定沒了。
意大利都沒了,文藝復興更不可能發生。
因為朱見深是個很嚴肅的人,他和朱祁鈺不一樣,朱祁鈺是鼓勵大明全面發展,他是傳統人,討厭那些無病呻吟的詩句,他只喜歡實務。
皇帝喜歡就送大明去吧,這邊好好做個歐羅巴強國,快點把科舉建起來,民間百姓必須全部讀書。
那些意大利式的建筑,統統拆除,變成中式建筑,那些亂七八糟的書也不能看了,必須變成正統朝的大明。
至于景泰朝的新潮,統統去死吧,我朱見深是大楚皇帝,大楚我說了算!
不止大楚要這樣做,附近的國家也得閉關鎖國,沒事別瞎溜達,多讀讀經義,少看那些少兒不宜的書籍,這幫好瑟鬼!必須得束縛他們的本性,太惡心了!
朱見深決定改造歐洲,從大楚開始。
挑一些聰明的白人,閹割成太監,送進宮里伺候著。
從今日起,他也不打著大明旗號了,而是改為大楚。
大楚的國旗也升起來。
大楚,和大明不一樣,大明是兼容并蓄,大楚是閉關鎖國!
把什么天性統統裝進瓶子里,不許拿出來!誰敢拿出來,就剁了誰!
尤其是頭發!
必須變成大明衣冠,披頭散發的像個野人似的,真是難看,短發就更不行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怎么能剪短頭發呢!
對了,這里不敬父母,反而更敬神靈,這是萬萬不行的,統統都要改。
朱見深的野心,在這一刻迸發出來。
景泰三十四年春,開羅運河開鑿成功,第一艘船支通過,十九艘寶船從紅海行駛到可可西里,鎮住了歐羅巴諸國。
大量原住民被驅趕上船,意大利的一切,全部裝船,送給皇帝。
意大利式建筑,朱見深看見就頭疼,這次干脆全部拆除,拆不了就統統燒掉,建成中式建筑,他喜歡園子,全都建成園子。
不止他,所有大明人,都看不慣這種沒文化的建筑,這些建筑,漢朝時候就不用了,還得宮殿住著舒服。
本來建都突尼斯,宮殿都建一半了,結果戰爭匆匆,只能遷都羅馬。
問題是,羅馬這地方,是教宗的老巢。
又是歐羅巴諸國的圣地。
他一個大明人,在羅馬建都,多少有些眾矢之的的意思。
重點是,他討厭被教宗捆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