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是,是人就要競爭,大明也要參與世界競爭中去,朕需要的是人才!各行各業的人才!”
“斗獸、斗牛危險?做什么不危險?”
“窮才是最危險的!”
朱祁鈺道:“朕不想做太祖皇帝,朕要做成吉思汗,列國人才,皆為朕所用!”
“縱然想保護明人,但明人自己不爭氣,朕怎么保護他們?”
“藍足排也是一樣的,明人自己不爭氣,打得不好看不賣座,那么朕就從萬國吸引人才來?!?
“朕不會做什么保護機制,一群廢物,不配有保護!”
皇帝信奉狼性文化,優勝劣汰。
這幾年,橡膠行業大爆發,應用于各行各業,輪胎、膠皮、防滑手柄、橡膠手套、馬蹄鐵等等,三大球的比賽用球幾乎和后世差不多了。
比賽年年辦,民間也興起了藍足排娛樂活動。
但一直都是中樞掏錢,辦大賽,基層賽事,則是由商人承辦,都是小規模的。
從景泰二十七年開始,皇帝牽頭,募資成立了三大球聯賽公司,各省組建一支球隊,互相比賽。
募資成立了藍足排三個公司,籌建場館,賣票辦球賽。
因為建設場館費用高昂,所以皇帝出大頭,先把場館建起來,用來辦球賽、摔跤賽、演出場所等等。
初期投資大,收入全靠后期。
從景泰二十七年開始,各省動工修建一個場館,因此還興起了建筑設計行業,皇帝想將每一個球館建成當地地標式建筑,就需要設計團隊。
建筑理念,就得從萬國建筑理念中吸取,中式的要有,西式的也不能缺,反正都是大明的。
場館有皇帝牽頭,地方資本是愿意跟投的,反正若有人投資,皇帝就不攙和,反正他也看不上這點小錢。
三京的場館建設是最快的,都是皇帝和權貴直接投資,錢到位,建設也得快,有錢的地方建設的都快。
所以,今天皇帝提出來,要多辦比賽,不要浪費場地。
尤其是刺激的。
馬球、斗獸、斗牛、拳擊、摔跤這種刺激的,才能吸引人來看。
相聲專場也有地方辦了,大不了用喇叭喊著說,鋼琴、小提琴、古箏演出,也有地方了。
皇帝籌辦聯賽,但參與不深,他主要是想看熱鬧。
重點是搞菠菜撈錢。
“陛下,我明人最能吃苦耐勞,只要能賺到錢,明人是比任何人都要強的?!蓖鯊陀羞@個信心。
未必,搞運動還是黑棒子厲害,但他們腦袋不好使,非得融合人種之后,才是巔峰。
“諸卿,大明是全面發展,各行各業都要飛速發展。”
朱祁鈺語氣一緩:“任何行業,朕都支持,朕可不是口頭上支持,是真的掏錢支持。”
“從景泰二十七年開始,朕就投資建設場館,大力推行聯賽?!?
“是朕樂意看熱鬧嗎?”
“不是。”
“朕這是給天下百姓,尋找些樂子,別總一門心思的想當官,當個民間樂子人,比當官舒坦?!?
“娛樂嘛,就得讓全民參與,誰都能玩,全民參與。”
娛樂行業高度發達,一定程度能平衡百姓對朝廷的矛盾。
朝臣卻翻白眼,您就是樂意看。
您樂意看籃球和足球,全國八億百姓都知道。
“對了,諸卿要是也想弄個聯賽玩,或者買一支球隊玩,朕也是支持的,朕打算買一個,足球隊叫北京皇家隊,籃球隊叫北京赤狐隊。”
“今年,朕打算在全國,興建一千座籃球場和一千座足球場?!?
“體育人才得從基層培養?!?
大明地方有多是,建設場館能花幾個錢,就是球貴。
“朕賜下一千個籃球,一千個足球?!?
朱祁鈺舍得的:“也就十萬塊而已?!?
“但不能就朕自己大方吧?讓商賈們,也湊一湊,也捐一些球場,讓百姓都玩一玩嘛,獨樂不如眾樂?!?
“全民運動,全民體育,才是朕樂意看到的?!?
就知道您不會自己吃虧。
其實建一個籃球場真不貴,就兩個籃架的事,劃一塊土地,立兩個籃架,抹一塊水泥地。
足球場也不貴,足球場還要加一個跑道,同樣不貴呀。
室內的肯定貴,但現在的大明,室內花錢的體育館肯定沒人玩,室外的多好,免費玩的人又多。
“老臣覺得可以?!?
姚夔哼了一聲:“達則兼濟天下,商人賺了錢,就該顧念家鄉,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天經地義。”
“陛下出了這些球場,中樞也不含糊,老臣覺得,中樞也出資一萬塊,一樣建一百個球場?!?
項忠快瞪死這老頭了,不掏你的錢,你充什么大爺!
“還是姚卿大方,看看你項忠,伱當戶部尚書幾年啊,怎么變成守財奴了呢!”
朱祁鈺笑道:“戶部不用建籃球和足球場了,建排球場。”
“陛下,戶部的家不好當啊?!表椫矣謥碓V苦。
朱祁鈺趕緊打住:“等有了合適的尚書人選,朕就換個人,成不?”
項忠是不愿意當大明的家。
他愿意當首輔。
姚夔歲數太大了,他幾乎不上早朝,只上大朝會,而且支撐不了四五個小時。
首輔之位,競爭最激烈的是王文、王竑、朱英和他項忠。
王復因為沒有地方當督撫的經驗,所以應該當不上首輔,皇帝離不開王復,所以耽擱了王復去督撫地方的機會,估計等姚夔去了,王復就要去地方了。
只是王文和王竑,此二人功勞極大,又是皇帝最重要的心腹,當初姚夔撿漏,因為王文沒回京。
如今姚夔不行了,應該是王文繼任。
而王文歲數也不小了,當上首輔,估計也當不了幾年。
他等得起。
其實皇帝是想讓王文當這個戶部尚書的,奈何王文喜歡吏部,就在吏部和陳文制衡。
陳文近兩年身體不好,今年冬天又去了三亞療養,所以是由王文秉政。
皇帝倒是雨露均沾,都讓當當首輔。
“話說回來,朕搞聯賽,就是要繁榮民間體育行業?!?
“還要辦明運會,讓世界來參加。”
“既然要搞聯賽,就不止三大球,棒球、臺球、摔跤、拳擊、馬球、武術都能搞聯賽嘛?!?
“建了場地,就不能閑著?!?
“現在,民間百姓兜里有錢,愿意為娛樂付費,那么就得聽從百姓的民聲,為百姓做事。”
哪個百姓想玩三大球了?
朝臣翻白眼,就是您想玩,覺得在宮中無聊,不喜歡聽戲,所以搞體育,娛樂自己。
天下人都知道,您不喜歡聽戲,喜歡看舞臺劇。
這兩年寫了很多狗血劇本,拿出來讓人演。
“今年財政收入再上新高?!?
“這是好事,但同樣的,也說明民間商業高度發達?!?
朱祁鈺話鋒一轉:“方才姚卿說的好啊,達則兼濟天下,如今民間富戶極多,朕覺得應該為家鄉做一份貢獻了?!?
朝臣微微一愣,皇帝又搞什么幺蛾子?
“朕打算,從景泰三十年開始,民間推行六年教育,所有適齡兒童,必須讀滿六年書!”
“朕知道,很多家庭供不起這些孩子讀書。”
“這不就讓商賈出錢嘛,民間大商賈每年拿出利潤的20%,放在當地教育行業,用作教育支出?!?
“六年教育,家庭出三年教育支出,后三年,則全部由教育支出來供應?!?
“無論男孩女孩,必須讀滿六年書,并拿到結業證。”
“尤其是女孩,必須讀書?!?
朝臣一聽,這是好事啊。
教育的國家的根本大計,而中樞能出的教育支出并不多,而且主要用作科舉支出,基層教育支出是分潤不了多少的。
有商賈掏錢辦教育,再好不過。
“陛下,商賈性貪婪,未必愿意支持國家大計吧?”王竑陰惻惻開口。
王竑外號王砍頭。
李賢死后,本該由他繼任首輔的,但姚夔功勞太大了,大明瀝青路遍布全國,可以說姚夔是最大的功勞。
所以,姚夔當首輔,他有意見也得忍著。
這幾年,他也想明白了,皇帝是想讓所有重臣都當一遍首輔,他也有機會,只要熬死了王文,他就能當。
雖不是首輔,但他也當了太傅。
即便滿朝太傅有點多,但每一個太傅,都有足夠功勞的。
景泰朝的官位,是最難升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誰也不愿意白拿錢。”
朱祁鈺笑道:“既然掏了這筆錢,就得給些好處,比如販奴證,發一張,讓他們從別的地方補回來?!?
販奴證根本就沒用,民間販奴行業野蠻生長。
甚至,里面有把明人當奴隸混著賣的,官府也不太管,實在沒法管,除非都是白人奴隸,能分辨出來。
若混著東南夷、印度奴隸,根本看不出來。
“再給點優惠政策,學校里把他們的事跡掛在墻上,讓學生們記得便是?!?
“中樞再給發一張獎狀,表彰他們?!?
“倘若有商人,不愿意為國家大事效力,甚至阻礙全民教育。”
“那么就別怪朕心狠了?!?
“任何人,敢阻止民族教育根本大計的,一概誅族!”
殺幾個,就老實了。
大明什么都不缺,尤其不缺人。
“陛下,那這六年是讀社學嗎?”王竑又問。
“讀社學,把社學分為一到六個年級?!?
“君子六藝,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教本要多多編寫,讓學校自選,各行各業,都要編入教本之中,讓孩子們了解大明,認識大明?!?
實際上,現代教育培養的是工人。
朱祁鈺真看不上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最沒用的東西。
應試教育開始于成化,大成于現代。
成化之前的進士,可不是應試教育。
“陛下,還不學經義嗎?”朝臣覺得詫異。
社學的教本,五花八門,涉及數學、物理、化學、機械、生物、醫學、人文、歷史、道德、常識、地理、美術、音樂、藝術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經義。
朱祁鈺翻個白眼:“你讓他們讀經義?誰來教???就基層那些先生,能教明白嗎?”
朝臣頓時不吭聲了。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你讓他們怎么學經義?六年級念完,才十幾歲,再讀經義一點都不晚?!?
朱祁鈺笑道:“除非教育司能批量制造出經義大才,放到民間去,教導孩子們早早讀經義?!?
“否則呀,沒戲。”
“再說了,讀經義是為了什么?真是明白其中道理嗎?哼!”
“不就是想當官嘛!”
“若民間四億孩子,都想當官,全都讀經義,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
朝臣打了個哆嗦,造反!
遍地都會造反!
讀經義就是為了當官,實在當不上,只能想辦法造反嘍,沒條件創造條件。
“所以呀,要培養孩子們,各行各業的興趣,不要總想著當官,當官沒什么好的!最好不要當這個東西!”
朱祁鈺說話很違心:“各行各業,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為了創造美好生活,沒有差別的?!?
朝臣全都跪在地上:“陛下圣明?。 ?
廢話,在朝的都是政治家族,民間新人上不來,便宜的是他們,他們的子孫就能永遠當官了。
“所以呀,等著孩子們心智成熟之后,再讀經義,十一二歲,讀經義,若有從政的興趣,朕是歡迎的?!?
“就算是碰壁了,從不了政,也能靠讀過的書,過好這一輩子?!?
朱祁鈺笑道:“朕為了民間發展,可是操碎了心啊。”
“所以呀,教本要多多編纂。”
挑破了其中道理。
中樞編纂教本,就會夾雜私心,鼓勵孩子們去搞理化生,別學政史地,那玩意學會了太危險。
大明的機械人才,不就來了嘛。
可等某一天,朝廷風向變了,皇帝想詔用什么人才,還不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嗎?
“民間孩子太多了,現有的社學遠遠不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