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東督撫朱英,收到了從北京來的除夕賜宴。
年后,朱英就要卸任山東督撫,去交趾上任了。
山東大治后,將不設督撫,由監察司右監察尹旻,出京擔任山東布政使,主管山東民政。
尹旻是正統十三年進士,年年考績評優,尤其去年京察中,揪出來一百多個政績作假的官員,政績斐然。
這個人,是王復舉薦給皇帝的,可以說尹旻是王復的人。
至于督撫,皇帝有明旨,不常設,撤了督撫,就歸于軍政分治,朱英是山東第一任督撫,下一任不知何時才設了。
山東經過幾年迅猛發展,也該進入常態化發展,發展是曲折的,不能由中樞硬推著,一路只發展,一旦失去中樞的助推劑,就會崩盤的。
所以,山東要進入平穩期、消化期、休養生息期。
山東的鐵搭檔,朱英和項忠,即將各奔東西,朱英要去交趾擔任一屆布政使,項忠去天津,執掌渤海水師。
朱英被加授太子少傅、正二品正治上卿、授東閣大學士,并賜金符一枚。
財貨一百車,送入朱英在京府邸。
除夕宴的賜宴,分為五道,第一道是果蔬,作為開胃菜,是二十幾種水果罐頭,做成什錦盤,和八件甜點。
第二道是火鍋,麻辣火鍋,菜式沒有第一年火鍋宴多,但更加精致,味道也比之前更好。
第三道是牛排,黃油配牛排,切好有裝盤,呈給朱英品鑒。
要特別說明一點,黃油是匈奴人創造出來的,也是從東方傳到西方的,所以黃油的創始地是中國!
而且,在大明,黃油是游牧民族、和底層碼頭工人才吃的東西。
用黃油搭配牛排,是宮里傳出來的菜式。
第四道,是燒烤。
第五道,則是傳統餃子,但這餃子餡兒有講究,盤中共有36枚餃子,分九樣餡料,韭菜雞蛋、芹菜豬肉、羊肉大蔥、三鮮蝦仁、洋蔥牛肉、豬肉香蔥、鲅魚蛋黃、油脂酸菜、冬筍雞肉,每樣四枚。
除夕宴并不是特別獨出心裁,卻凸顯出皇帝的心意。
千里迢迢賜宴,說明皇帝對外地臣子一年辛苦的肯定。
朱英等待新布政使尹旻到達,完成交接后,他就要離開呆了三年的山東了,南下去交趾,趕在雨季之前,到驩州上任。
在熱河。
李秉、王恕、宋杰,都在享受除夕宴。
熱河已經初步建造完成,熱河省已經有百萬人口,人口成分駁雜,有漢民、韃靼、瓦剌、各部落的蒙古、草原上的土人,漢民占大多數。
漢化工作也在做,熱河百姓登記的戶籍,皆是漢名。
官方嚴令,日常說話必須以漢話為主,若發現不說漢話者,當街鞭笞十鞭。
熱河新建,暫時以放牧、種植糧食為主。
近兩年,王恕招募民夫,在熱河全省,開墾出十一萬畝田土。
至于能種出什么樣的糧食來,暫時還不知道。
熱河也靠江南糧食養著,是皇帝一手養著熱河。
但是,景泰十年末,熱河卻云聚了無數商賈,熱河十府,貿易額蹭蹭上漲。
景泰九年最火的是水果罐頭,景泰十年最火的則是肉罐頭。
糖,是天然保鮮劑,水果罐頭只要有足夠的糖,能保鮮一年以上。
天然保鮮劑,有糖、醋、酒等等。
所以,在周朝,就有了制作罐頭的風俗,但是糖一直以來價格很高,普通百姓吃不起。
景泰九年,皇帝在天下各地建罐頭廠,大肆收購糖霜,促使各地百姓種植甜菜,熬糖賣給罐頭廠,這才使得罐頭大行其道。
耕地是有數的,甜菜種多了,糧食就少了。
所以皇帝蠲免稅賦,中樞不收這么多了,百姓家中就夠吃了,促使百姓去種植甜菜,才有了白糖大豐收。
再加上近兩年年景不錯,鬧災的地方少,雖然今年山東、江蘇鬧了旱情,但總體方向是好的。
所以,景泰九年,水果罐頭大行其道。
從景泰八年一來,明軍在塞外,多次繳獲,在太仆寺掌控的各地熱河牧場里,羊已經多得喂不起了。
馬文升下令全部屠宰。
分別做成熏肉、臘肉、肉干、香腸、臘腸、肉罐頭。
肉制品,成為熱河的代名詞,吸引天下商賈來批貨。
經過兩次大戰,幾百次小規模戰爭,熱河的羊就有170萬只。
羊多不是什么好事,太仆寺根本就養不起了,只能下令留下種羊,其余全部屠宰,想辦法賣出去。
而這肉罐頭,分為甜肉、咸肉和腌肉三種口味,甜肉就是用糖、蜂蜜腌制的,咸肉是用鹽泡的,腌肉則是用腌肉汁,類似于醪糟,帶著股臭味的東西。
還有小分類,比如是大塊肉罐頭、肉醬罐頭、肉泥調制罐頭,有羊肉、牛肉、豬肉都有。
這肉泥罐頭,可以用來直接當餃子餡,冬天不值錢,到了夏天就是好東西了。
肉罐頭是用瓦罐來裝,用鐵蓋封口。
肉罐頭從景泰十年下半年陸續上市,市場上反響巨好,越往南運,賣得價格越高。
導致,熱河全省十府,建了一百多家罐頭廠。
各樣肉罐頭,從熱河集散去全國,熱河也因為罐頭廠的生意,吸引一批人主動留在熱河。
而在寧夏的原杰,發現罐頭廠賺錢,也下令屠宰寧夏的羊,也開始做肉罐頭生意。
熱河靠著肉罐頭爆火,由亂到平,甚至經過三年時間建設,熱河已經不是光禿禿的草原了,而是放眼望去,全是城池,人流稠密,頗有內地大省的風范。
肉類,已經成為熱河拳頭產業。
各式肉類制造工廠,在熱河出現,廠老板都是漢人,招聘工人唯一標準,必須會說漢話。
不會說漢話的,統統不要。
熱河布政司下的告示,任何雇傭場所,包括肉類工廠,工人中有人不會漢話者,處罰金一萬兩,有兩個人不會漢話者工廠主處死。
新建各省,熱河漢化速度是最慢的,李秉、王恕被內閣申斥。
所以,景泰十年末,布政司下了嚴令,務必加速漢化。
而湖北督撫年富,跟風肉罐頭,竟做起魚罐頭的生意,仿照肉罐頭,做魚罐頭,照樣賣爆。
把李瑾、毛勝打得南逃的車臣部,也因為肉罐頭,愿意和大明合作,他們在漢州都司游牧。
把部落里的牛羊都賣給了熱河,賺取大明的銀幣。
大明憑借經濟控制,車臣部和南下的瓦剌,也不和明軍打仗了,李秉鼓勵部落內遷,遷入熱河。
車臣部已經動搖,他們最喜歡的大明商品,一個是玻璃,一個是水果罐頭。
李秉、王恕竟用大明商品,在滲透草原上各族,迫使各族融入漢族。
毛勝、李瑾、于冕沒離開時,還會時常北上搶掠,迫使熱河以北的部族要么內附,要么北逃。
熱河,正在成為北方貿易中心。
大明的水果罐頭,也成為漠北諸族的心頭好,繼鐵鍋之后,罐頭成為貿易第一。
而賣掉牛羊的錢,太仆寺也有分配。
太仆寺準備入股罐頭廠,在熱河大肆擴建罐頭行業,馬文升想用罐頭,進一步控制草原諸族。
馬文升想將經濟論,用在草原各族身上,想用經濟搞崩潰草原各族,逼迫他們依附大明,而非用武力強壓。
內閣通過,允許馬文升用經濟剝削草原諸族。
魚罐頭,成為湖北的新代名詞。
年富跟風肉罐頭,制出魚罐頭,讓九省通衢的湖北,重現生機。
年富這一年,將湖北西部除施州衛外的所有土司,全部清除,改土歸流,并打通了大別山,清除、安置了所有匪類。
今年,于謙議文官中功勞最大的三位,第一就是年富。
年富一戰,蕩平整個湖北。
又靠魚罐頭,讓湖北成為今年大明的網紅省份。
皇帝大手一揮,在武漢建立軍工廠、鋼鐵廠、壓幣廠、琉璃廠、煤油廠等等。
這可是軍器局第一次設分廠,選擇武漢,因為武漢附近有鐵礦,方便制造火器。
還有一點,就是從北京運去交趾,實在太遠了,需要一個中轉站,放在武漢,是閣部商量出來的折中之策。
年富督撫湖北三年,功勞甚大,封賞眾多,皇帝下詔,留任兩年,便榮升內閣。
景泰十年里,年富功勞最大的,就是打通了大別山,蕩平大別山幾十萬匪類,他因此擢升為少保。
之所以年富要留任,主要年富還得蕩平湖北僅剩的土家人地盤,施州衛。
最多兩年,年少保就要入主中樞了。
這是陳友在西北第二個除夕了。
他今年精神頭明顯差了許多,在對吐魯番戰爭中,有勝有敗。
在寇深的慢慢前推下,徹底吞并了哈密,邊境和吐魯番接壤。
寇深招撫哈密十幾萬人,并移入十萬漢民,三萬蒙古人和一萬回回,形成新哈密。
但整個甘肅,都靠中樞在輸血。
甘肅土地貧瘠荒涼,又連年戰爭,無法自給自足。
又加個哈密,甘肅壓力大增。
好在皇帝下詔,令嶺南云貴大面積砍伐樹木,賣往甘肅,甘肅囤積了大量木材,用于修路、建房、治河等等用途。
經過長達三年的移民,甘肅人口突破了一百五十萬人,漢民高達60萬。
寇深正在沙州過除夕,享受宮中送來的除夕宴。
去年一年,禮部墾殖司在甘肅種植了兩千萬棵樹苗,并在沙漠附近大面積種植胡楊林,防沙治沙。
甘肅衛所兵,轉為墾殖司官吏,軍籍改為民籍,軍田分給他們,還額外給了筆退伍金。
寇深最大的功勞,就是在玉門,建立了玉門采油廠,玉門油燈廠,還建立了玉門瀝青廠。
大明第一條瀝青路,從玉門到嘉峪關正在修建。
之所以修這條路,一來是看看瀝青路的實際效用,二來是玉門不靠江,必須修一條路,通往嘉峪關,從嘉峪關下水,送去京師。
這條路修建一個月后,陳友特意跑來看了一次,親自騎馬在瀝青路上跑了一圈,直言不諱說:這種路修到哪,大明騎兵就能打到哪。
純屬廢話。
瀝青路造價太高了,寇深招聘了二十萬人,用十萬口鐵鍋天天熬制,才能產出多少瀝青?
想修通整個大明,沒個一百年怕是修不完,關鍵瀝青難得啊。
甘肅玉門,成為大明燈廠的中心。
天下煤油出玉門。
煤油燈在民間賣到火爆,肉罐頭排名第一,煤油燈排名第二,是景泰十年最暢銷的三樣商品之一。
甘肅因為煤油燈,成為西北商貿中心,各樣的煤油燈,暢銷全國。
讀書人晚上沒法看書,煤油燈的出現,拯救了天下人的黑夜。
姚夔,也因此成為景泰十年文臣中功勞最大的三位之一。
朝野之中,再也沒有說放棄哈密之地的說法了,都說哈密之地是寶地。
哈密還大面積種植洋蔥。
陳友將洋蔥獻入宮中,皇帝連連稱贊,只要皇帝喜歡的,在民間就會推廣開來。
陳友就在哈密大面積種植,靠著賣洋蔥,居然賺回了糧食錢。
洋蔥成為哈密的第二大經濟支柱。
同樣的,督撫陜西的劉廣衡,也在延安建立燈廠、瀝青廠、煤油廠。
但陜西鐵鍋不夠,熬制規模遠不如玉門。
陜西的瀝青,直接走水運,送往京師,運瀝青船晝夜不歇。
等明年道路解凍之后,姚夔就會著手在京畿的瀝青路鋪設。
對劉廣衡而言,陜西的第一要務,還是開鑿坎兒井,解決西北百姓的飲水問題。
僅陜西一地,從景泰八年到景泰十年,共種植7000棵樹苗,包含果樹、棗樹、桑樹等。
保護關中水土,迫在眉睫。
陜西人口眾多,不算隱戶的話,人口高達六百萬,算上隱戶,人口怕是過千萬了。
所以,甘肅建立起來后,有大批陜西人,主動去甘肅和寧夏立足。
對于這種主動移民的,中樞給予多一畝地的分配方式,弄得陜西人開始走西口了。
劉廣衡不顯山不露水,卻在做百姓真正需要的事情,也因此,多次受到皇帝表彰。
人在幕后,默默奉獻,皇帝也一樣看得見。
而在東北。
經過長達14個月的探測,終于在鞍山發現了鐵礦。
鞍山,是大明只是驛站的名字,此地也荒無人煙,沒有多少人居住,歸在遼陽治下。
發現鐵礦后,皇帝大手一揮,單獨建城,以鞍山驛為名。
并派皇家商行,在鞍山采礦,建立鞍山鐵廠,歸遼寧管轄。
供應給玉門的十萬口鐵鍋,就是鞍山的鐵礦石,煉制而成的。
景泰十年,督撫李賢,一直在帶著人,填充遼河套兩岸的泥潭,這些被遼河沖積出來的土地,都是良田。
但未開發的時候,還是泥潭、沼澤,需要一點點填充,再開墾成成良田。
李賢征召二百萬民夫,耗時一年時間,把遼河套填平、開墾出來,并優先給參加的農夫分地。
之所以能這么快,歸功于鞍山鐵礦的發現,靠鞍山鐵礦,制造了二十萬支農具。
再加上,李賢采用記功制,凡是立下功勞的農夫,在工程結束后,農具則賜給他。
政民一心,用了一年時間,奇跡般的填出來三萬頃良田。
李賢還將在朝鮮新并入遼寧的兩個府,打通要道,建立馳驛,移入一批批漢民。
經過兩年移民,遼寧人口突破二百萬人,其中漢民高達130萬人,有30萬韃靼人,30萬朝鮮人,10萬兀良哈人,還有一些土人。
戶籍人數超過二百萬人。
李賢居功至偉,明年遼河套就要種下玉米了,遼寧的糧食問題也能解決了,他能憑此返回內閣,等胡濙退下來,他就能入首輔之位了。
他和徐珵一起,品嘗著除夕宴。
宴后,徐珵憂心忡忡,李賢問他原因。
徐珵卻道:“原德兄,這玉米三寶,怕是沒有陛下想的那么好。”
“又發生何事了?”李賢心里咯噔一下。
玉米三寶的試驗種植,一直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徐珵雖是太監,但也被皇帝賜宴。
能吃到除夕宴的太監肯定不多,只有馮孝、舒良、金忠、王誠、張永、連仲、徐珵等寥寥數人。
前者皆是皇帝心腹,連仲則是治水有功,徐珵明明是奪門之變的直接參與者,卻能被賜除夕宴,可見其功。
“原德,今年玉米收割后,我去看了土地,發現土地肥力幾乎耗盡,已經從黑土變成了黃土,如果明年繼續種植,怕是無法收獲了。”
聞言李賢微微一驚:“是何原因?”
“肥力!”
“玉米三寶能在東北種植的原因,是需要大量的肥力,倘若地中肥力不夠,那么三寶也無法開花結果。”
“它們消耗的肥力,是米粟麥的數倍。”
徐珵眼神憂愁,他想憑借培育玉米三寶而入文廟。
說著,他將詳細記錄送到李賢手中。
李賢看完,不禁唏噓:“果然天道損有余而力不足,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
“這玉米三寶,能在這惡劣環境種植,就要消耗幾倍的肥力。”
“按照你這記錄中的記載,這肥沃的黑土地只能支撐三年,中原的土地也就支撐一年呀。”
李賢看完,頓覺氣卸了一半。
他大肆開發遼河套,就是準備種植玉米呀。
皇帝給他寫信,告訴他從西夷商人買到了足夠的種子,等河道開化后,就送到遼寧來,讓他明年就推廣種植。
如今土地開墾好了,種子預備好了。
你告訴我這玩意是吃肥大戶,種不了兩年的,玩呢?
“若用草木灰,輔以農家肥料呢?”李賢問。
“并不夠呀。”
徐珵種植玉米三寶近三年了,每一天都有詳細的記錄,所以他是大明最專業的玉米專家。
“那可怎么辦啊?”
李賢博覽群書,思索道:“用什么東西,能加大肥力呢?”
三萬頃良田呀,花了中樞120萬兩銀子啊!
這要是無功而返,他李賢就是罪人,還入個屁內閣了,引頸就戮吧。
“從我種植玉米三寶后,就開始研究肥力。”
“這肥力的構成,主要是糞便、草木灰等物,我詳細分析過,這些自然肥料產生的原因。”
“可能是某個物質,能增強土地的肥力。”
“所以,只要能找到這種物質,放大這種物質的用量,就能增加土地肥力了。”
徐珵可是世間最聰明的幾個人,他已經往化肥的方向思考了。
李賢同樣也是,他拍手道:“只要找到這種物質,就能讓玉米三寶,在遼沈土地上種植了。”
徐珵又來了信心,缺肥料,就去找肥料。
他奮筆疾書,將市面上所有用得上的肥料全都找出來,然后一樣一樣試,尋找替代品,看看疊加效果。
再派人去民間詢問老農,看看民間能否收集出有用的消息。
他的農學院,已經有上千弟子了。
正值冬天,他下令讓所有弟子去研究,如何提高土地肥力,達到種植玉米的要求。
徐珵相信,他一定能攻克這個難關。
李賢也在寫信求助,往他的朋友圈發,看看誰有好辦法。
不止當官的過除夕。
天下兵卒也在過除夕,皇帝賜下一套棉衣,做新春賀禮。
這套棉衣包括棉大衣、外袍、厚褲子、千層底的冬鞋,還有一條繡著“明”字的腰帶。
南北兵都有,南方兵若穿不上,可以領錢。
皇帝撒錢來收買人心。
而在四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