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73章 重建武廟、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的重要性!-《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3)頁

    “陛下補貼了流民,那世間存活的百姓,如何自處?是不是覺得流民待遇比自己好,他們也去當一次流民呢?”

    “陛下愛民之心是好的,但切勿低估人性之惡!”

    這話引起朝臣的同意。

    人性本惡,人心趨利。

    如果當流民能賺錢,天下百姓全都撂荒去當流民了。

    馬文升道:“陛下,您給北方諸省蠲免稅賦,給他們錢財,用來買煤炭。”

    “可南方百姓會怎么想呢?”

    “從洪武朝,便在彌合南北分治之事,讓南北變成中原一家。”

    “而陛下此舉,卻在分裂南北。”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從南宋開始,南北徹底分治,彼此水火不容。

    南宋小朝廷還給北人起了一個惡毒的稱號,叫“歸正人”,徹底分裂了中.華.民.族。

    又經歷了蒙元統治,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南北已經不再一體了。

    直到太祖皇帝再造中華,建立大明,南北歸于一統。

    尤其是燕云十六州,已經脫離祖國懷抱幾百年了!

    彼此之間,連鄉音都不一樣了,甚至文字都出現了偏差,歷史也出現了嚴重的不認同感。

    所以,從洪武朝開始,太祖皇帝便在不停彌合南北分治的貽害,在反復告訴天下人,南北是一家人,都是華夏。

    提及此事,余子俊跪在地上:“陛下,馬寺卿所言甚是,南北分裂,對我華夏傷害甚大,必不能讓百姓產生南人和北人的分離感。”

    “馬卿說得對,是朕欠考慮了。”

    好在大明遷都北方,才穩住了北方沒有再次分裂。

    “中樞也給南方諸省,百姓蠲免相應的稅賦,叫煤補,天下百姓皆有之,不分南北。”

    朱祁鈺大手一揮,就要花海量的銀子呀。

    “陛下圣明!”

    朱祁鈺讓他們起來:“南北分治,是南宋的鍋,黃河亂改道,也是南宋的鍋,這南宋干過一件人事嗎?”

    “朕卻要奉其為正朔!”

    “朕看遼金,哪個不比南宋干得好啊?”

    “那契丹、女真,不也漢化成了漢人了嗎?如今誰能分出不同?”

    “同時華夏人,憑什么奉南宋為正朔呢?”

    正朔問題過于敏感。

    皇帝抱怨幾句,別人也不敢說什么。

    忽必烈建大元時,奉南宋為正朔,而明承元制,自然也要奉南宋為正朔。

    再說了,遼金雖嚴重漢化,但終究還是異族。

    南宋再爛,那也是本族啊。

    “哼,南宋造下的孽,卻讓朕來還,何其不公!”

    朱祁鈺有些生氣:“諸卿,朕欲建造一座歷朝歷代皇帝廟,再建一座文廟、武廟。”

    “南宋的皇帝,朕是一個都不放在里面,北宋的皇帝,除了趙匡胤外,朕一個都不想放。”

    朝臣一聽,皇帝又任性了。

    不過。

    再建文廟和武廟,可是好機會呀。

    太祖皇帝廢除了武廟,將文廟從祀太廟。

    這是極致削減臣權,讓歷史上光芒四射的文臣武將們,變成皇帝的附庸,皇帝的門下走狗。

    同時,太祖皇帝在竭盡全力限制兵權,極致地降低武將地位,讓武將變成皇帝鷹爪。

    過去近百年后。

    朱祁鈺要重建文廟、武廟,新建帝王廟。

    這是好事呀。

    “朕以為,爾等會說,這有違祖制呢?”朱祁鈺笑瞇瞇問。

    朝臣臉色一變,苦笑道:“陛下呀,臣等何時以祖制勸諫陛下呀?”

    “哈哈哈!”

    朱祁鈺大笑。

    太祖皇帝的意思很明確,極致地壓制臣權。

    朱祁鈺也明白,但他要拿回祖制的解釋權,有失有得,得先給文官好處。

    等建了文廟、武廟,他就有權利,把誰移進來,把誰移出去。

    這樣一來,臣子拿捏著皇帝的祖制解釋權,皇帝拿捏著臣子入廟的權力,來呀,互相傷害呀。

    “陛下您要承襲元制,還是重新核定文武人選?”

    胡濙問到了關鍵問題。

    如果皇帝選歷史人選,那么臣權就被皇帝控制了。

    以后誰想進入文廟武廟,就得經過皇帝同意。

    “自然要重新核定了,有些人可不配進入文廟、武廟啊。”朱祁鈺沒針對誰,針對的就是南宋。

    胡濙臉色一僵。

    果然,皇帝做什么都是有深意的。

    “朕不打算循規蹈矩,直接錄用前朝的名單。”

    朱祁鈺斟酌道:“朕欲用新的名單,也不用十哲七十二將的規矩,只要定下一個標準,符合標準的文臣武將,全部配享祭祀。”

    華夏歷史上,有太多文臣名將了。

    并非只有七十二名將,各朝各代,都有太多顯赫的人物。

    朱祁鈺想把這些人,統統錄入進來。

    胡濙一聽,若按照標準,他胡濙也有機會進入的。

    那么站在養心殿的朝臣,又有多少有資格進入的呢?

    皇帝這招,完全調動了臣子的積極性。

    “陛下,那也不能祭祀太多人呀?”

    姚夔雖然也想進入文廟,但他自知能力不夠,政績不足。

    進入文廟,反而拉低了文廟的檔次。

    他有自知之明的。

    “那是自然的。”

    “不是隨便哪個名將名臣都能入廟的。”

    朱祁鈺道:“所以要制定一個標準。”

    白圭苦笑:“陛下,若按照韓信的標準,能進入武廟的人,能有幾個?”

    “那就是爾等的問題了,針對歷朝歷代的名單,重新核定功績,按照功績挑出一個標準來。”

    朱祁鈺道:“七十二個名額太少了。”

    “這樣吧,朕打算建四個殿,一個殿放三十六位,四個殿就是一百四十四個人。”

    “文武廟合在一起,共建八殿,中間再建一殿,為圣殿,供奉孔圣等圣人。”

    “但還要留出空位來,朕希望本朝會進去幾個人!”

    這是朱祁鈺的鉤子。

    讓臣子聽話的鉤子。

    等于說,這144個名額,要給后人留出一部分,不能隨便填充,功績要足夠高才行。

    但還不能太高,全用韓信當標準,有幾個能進去的?

    一共九殿,圣人一殿,文廟四殿,武廟四殿。

    “文廟也是144個名額。”

    朱祁鈺把文武分開,文廟也單享祭祀。

    這樣一來,像諸葛亮這樣的人,到底算文算武?

    “陛下,元朝名將,是否算在內?”白圭問了一個很愚蠢的問題。

    “明承元制,而蒙人亦是華夏苗裔,如何不算成我華夏人?”

    胡濙認真道:“不止要算,還要宣揚給蒙人知道,成吉思汗乃是我華夏人!”

    雖然蒙人殺了很多漢民。

    但不得不承認,成吉思汗是華夏人。

    漢蒙打仗,屬于內戰,是生存空間的戰爭。

    從太祖皇帝捏著鼻子,認元朝為前朝開始,后人不管心里隔不膈應,都得承認,成吉思汗是華夏人。

    也不管人家成吉思汗承不承認,反正我們認了。

    “老太傅說得對,元朝名將,也是華夏名將,要入文武廟的。”

    朱祁鈺道:“帝王廟里,朕也要將成吉思汗列入其中的。”

    這樣一來,人選就有意思了。

    比如武廟里必然會有旭烈兀,旭烈兀是影響歐洲最大的東方人,這位牛人,也會列入武廟之中。

    而韓信、張良、關羽、周瑜、李靖、徐達這些名將中,突兀的出現一個旭烈兀的名字。

    還會出現忽必來、者勒蔑、博爾術、速不臺等等這樣的名字。

    會不會覺得很亂入?

    大元都進了,遼金名將是不是也得進入?

    名字可就有意思了。

    “陛下,要不將這些名字改一下?”余子俊突發奇想。

    “怎么改?”朱祁鈺看著別扭,但還得承認。

    “改成漢名,翻譯過來的漢名。”

    朱祁鈺翻個白眼:“那伱還認識這個人了嗎?還不如不加呢?不改了,就這么列入!”

    “陛下,如大理、吐蕃這樣的古王朝中的名將,加不加入其中?”馬文升問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大明承不承認這些王朝的存在?

    如今大理、吐蕃,都在大明治下,比如松贊干布,進不進入帝王廟?

    若其他皇帝,沒有這個問題,肯定是不加入的。

    朱祁鈺不一樣,他是想擴張領土的,是要做成吉思汗一樣的人物,成吉思汗就是海納百川,只要對他有用的,他就會用。

    那他加不加這些人呢?

    “馬卿,你覺得加不加呢?”朱祁鈺也在猶豫。

    如果這些加入了,等擴入安南、朝鮮,是不是也將他們歷史上的名臣名將加入其中呢?

    這會不會埋下分裂的禍根呢?

    馬文升苦笑:“微臣以為,加有加的好處,不加有不加的好處。”

    “若加,則可讓烏斯贜歸心;”

    “不加,則可保證漢民長治久安。”

    他特意說了漢民。

    皇帝是想消除各族的存在,全部變成漢人,不存在其他族群,把大明變成單一民族的國家。

    可加上呢,能快速統治烏斯贜。

    朱祁鈺很糾結,看向胡濙和姚夔。

    胡濙尚在思考。

    姚夔緩緩道:“老臣以為不加。”

    “若加上他們,會不會催生烏斯贜有光復吐蕃之心呢?”

    “等咱們囊括安南、朝鮮之后,既然有了前車之鑒,是不是也要加入他們的名將呢?”

    “像安南、朝鮮還好,畢竟其國千年來便沐浴在漢文明之中。”

    “而極西之地呢?那些蒙古人建立的汗國,他們的名字、習慣、甚至長相,都和咱們有區別。”

    “加入他們,就和加入大元君臣一樣,顯得不倫不類。”

    姚夔的話也有道理。

    朱祁鈺看向胡濙。

    胡濙吐出一口濁氣:“陛下,此事尚需斟酌呀,老臣也拿不定主意,都有好處,同樣的,壞處都很大。”

    “大理撮爾小國而已,早就亡了國祚,算不得什么。”

    “但烏斯贜不一樣啊,陛下要用喇嘛教,就要提防吐蕃死而復生。”

    胡濙雖然沒明說,但是反對加入這些的。

    其實,吐蕃王朝的形成,和氣候有著絕對關系,當時全球變暖,導致高原上春暖花開,才讓吐蕃有了稱霸的資本。

    以現在全球變冷的節奏,烏斯贜自保都難,重現什么吐蕃榮光?

    問題是胡濙不知道這一點啊。

    他在提防那些四處傳教的喇嘛,他認為這些人太危險,是分裂的禍根。

    (本章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南平市| 旅游| 册亨县| 娱乐| 中西区| 武清区| 甘泉县| 府谷县| 尼玛县| 台南市| 潮安县| 永城市| 沂源县| 邓州市| 盘锦市| 和政县| 北流市| 连云港市| 莫力| 信宜市| 平南县| 工布江达县| 丘北县| 桐城市| 涞水县| 永川市| 乐安县| 攀枝花市| 安吉县| 射洪县| 晴隆县| 凤翔县| 台南市| 青铜峡市| 清徐县| 精河县| 宁德市| 芜湖市| 八宿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