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陛下,還有好東西沒看完呢!”林鶚又從一個箱子里,拿出一把琴。 朱祁鈺轉身回來,拿在手里,皺眉問:“該怎么用?” 琴呈橢圓形,里面有一排按鍵,在琴尾還有一個木柄把手似的東西,能擰動的。 “陛下,微臣也不知,但應該也是按動的。” 林鶚試著演示。 幾次都不成,楊守陳接過來,一邊按鍵,一邊搖動木柄,頓時傳出琴音。 “陛下,出聲了。” 楊守陳繼續摸索,弄幾次,就彈奏出來音符。 這是手上的鋼琴呀! 那轉動的木柄,不就是踩著的調音器嘛! 朱祁鈺笑道:“國朝還沒有這種樂器,你們搞明白后,讓鐘鼓司仿制出來,都拿著玩玩。” 這東西叫絞弦琴,是要飯的用的樂器。 “朕看你們兩個極有音韻天賦,根據這種琴,創造出適合大明的琴來。” 不如組個樂隊,開演唱會吧。 “臣等遵命!” 音律是君子六藝之一,是非常重要的。 誰說古代不重視音樂? 進了大殿。 朱祁鈺繼續處置政務,增強大明實力的東西不多,他就索然無味。 年關將近。 各部極為繁忙,要處理完年底的事物后,就要放年假了。 沒錯,大明官員從年三十到正月初六,是春節假期。 元宵假期是十天(宣德朝)。 整個正月,普天同慶,基本上都在放假。 留下人輪流值班,處置政務。 轉眼到了臘月二十九,景泰八年最后一次在早朝上議事。 “諸卿,一年都辛苦了。” “明日下午,宮中設宴,大宴群臣。” 往年不大宴群臣,都是賜下禮錢的。 今年朱祁鈺想熱鬧熱鬧。 “晚間閣部重臣也不必準備飯菜了,朕還會賜宴。” 朱祁鈺臉上帶著笑容:“拿出來!” 太監捧出一個托盤來,上面罩著塊紅布。 朱祁鈺走下丹陛,揭開紅布,上面是三把獸紋銅鏡,扣著的。 拿起一面銅鏡。 照在于謙的臉上,于謙嚇了一跳,他的面容清晰出現在銅鏡之上,這可不是原來的銅鏡,而是琉璃鏡啊! 鏡面不大,也就巴掌大小,呈橢圓形。 都知道皇帝得了幾面琉璃鏡,以為皇帝會當成至寶,留在宮中呢。 “這三面銅鏡,是從西夷手里繳獲來的。” “朕稍加改觀,便如獲新生,亮度比之前提了幾倍。” “制成這獸紋葡萄銅鏡。” “便要賜給今年,最勞苦功高的三位重臣!” 朱祁鈺將銅鏡放于雙手之上,以示鄭重:“這第一面,自然要賜給功勞最大的邢國公!” 于謙趕緊跪下謝恩,雙手捧于頭上。 朱祁鈺將銅鏡放在他的手上,緩緩道:“邢國公有大功于社稷,有大功于大明。” “希望邢國公戒驕戒躁,明年再為大明立下戰功。” “朕希望你能得第一個異姓親王的爵位!” 親王連宗室都不輕易封。 不就是提高親王的地位嗎,不然于謙可就封無可封了。 “微臣謝陛下期許!”于謙磕頭謝恩。 “這第二面,就賜給今年最操勞的老太傅!” 胡濙跪在地上,雙手高捧,淚眼婆娑:“老臣為國朝效命,理所當然。” “好一句理所當然!” “老太傅如此奔波,卻不為功名。” “乃當世圣人也!” 朱祁鈺將銅鏡鄭重放在他的手中:“景泰八年即將過去了,希望老太傅明年健健康康,繼續扶著朕繼續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真希望你,一直陪著朕走下去!” 健健康康! 皇帝對他的期許,如此之低,卻又如此打動心房。 “老臣謝陛下恩許!”胡濙叩拜,眼淚止不住地流。 兩面銅鏡,肯定是要賜給于謙和胡濙的。 唯一有懸念的是,第三面。 朝中有很多人有資格受這第三面銅鏡,如范廣、耿九疇、白圭、孫原貞、方瑛。 除了他們之外,也有人能爭一爭的,如于康、歐信、曹義、陳友、任禮、陳豫、毛勝、朱英、寇深、年富、韓雍、林聰、李賢、商輅、原杰等等人,都是有希望爭一爭這第三面銅鏡的。 還有皇帝的心腹,如宋杰、宋偉、李瑾、楊信、王越等人,都可以仰仗著皇帝的恩寵,能得到這一面銅鏡的。 “這第三面銅鏡!” “朕要賜給在邊境立下大功的,范廣!” 朝臣頓時面露失望之色。 范廣確實夠格。 但今年大放異彩的朝臣實在太多了,太多人有資格被賜下一面銅鏡了。 “諸卿莫急。” “朕已經令皇家商行仿制了。” “元宵節時,朕會挨家賜下一面,以示恩寵。” 朱祁鈺笑道:“諸卿都是朕的肱股之臣,都是大明良佐,爾等的名字,注定要流芳千古!” “臣等謝陛下隆恩!” 很明顯,這三面銅鏡,才意味著榮耀。 等仿制品賜下來時,肯定不是獸紋葡萄銅鏡了。 再說了,被皇帝親手賜下,和批量賜下的,那能是一樣的嗎。 朱祁鈺拍拍手掌。 朝臣愣神,還有重頭戲? 一個太監端著個托盤進來,朱祁鈺親手揭開紅布,露出三只玉雕,雕工美輪美奐。 “此乃陳祥親手雕刻,上面刻有他的印章。” “還加蓋了朕的寶璽!” 不是玉璽,而是皇帝行寶,是專門賞賜給大臣用的。 “此三尊玉雕,賜給今年對大明貢獻最大的文臣!”朱祁鈺高高舉起一尊,讓人都看見。 朝臣兩眼放光,耿九疇和白圭同時燃起希望。 文臣當中,有資格被賜下的也很多,如李賢、林聰、王文、寇深、朱英、張鳳、孫原貞、韓雍、年富等等。 “第一尊,賜給第一個,愿意去督撫地方的朱英!”朱祁鈺擲地有聲。 王越眼中流露出萬分失望。 本來應該是他的,但因為腿殘了,導致他在京師養病,這才便宜了朱英。 朱英這一尊,確實是占了便宜的。 也可說明,皇帝偏愛他,明年山東怕是要大用了。 “這第二尊,要賜給在中樞忙碌,為朝政分憂的耿九疇!” 朱祁鈺親手將玉雕放在他的手里:“耿九疇,你能力卓越。” “執掌戶部,有條不紊。” “明年戶部會更忙碌,你肩膀上的擔子更重了。” “你要再接再勵。” 耿九疇捧在手心里。 玉雕的背面,寫著:景泰八年,賜文官卓越者,耿九疇。 他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磕頭道:“微臣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白圭的臉色卻刷白一片。 他和耿九疇之爭,皇帝是知道的,耿九疇得到了,他肯定沒有了,因為只有三尊。 他歪頭看了眼耿九疇,眸中恨意盎然。 “這第三尊,要賜給在京中兢兢業業,在地方勤勤懇懇的,張鳳!” 不賜給李賢。 因為李賢在遼東之戰,打得太拉胯了。 不配被賜。 三尊玉雕被賜下,朝臣卻眼巴巴地看著皇帝,可還有其他獎項? 果然,又有一個太監呈上來一個托盤。 “文官賜了玉雕,武將自然也要賜下。” 打開紅布,是三支鑲金火銃,把手用的是檀木,美輪美奐。 重點是后面的文字:景泰八年,賜給本年度戰功卓越者,XX。 站在殿上的勛貴,則心頭火熱,多希望自己能得一支呀。 “這第一支金火銃,要賜給在兩廣之戰中,戰功卓越者,方瑛!” 這是預料之中的。 方瑛被貶謫出中樞,如今又立下戰功,皇帝一定是要賞賜的。 “這第二支金火銃,要賜給在韃靼之戰中,戰功卓著的于康!” 也不超乎預料。 只是這第三支火銃的歸屬,可就不知道是誰了。 若按照往年的標準,其實連陶魯都夠資格賜下一支金火銃的,奈何今年三大仗,打得震古爍今,誕生那么多名將。 如于康、顧榮、牛珍、神英、房能、陶瑾、楊信、李瑾、歐信、陶成、張善等等,實在多如牛毛。 大明現在就不缺名將。 戰功卓越者,不勝枚舉。 “這第三支金火銃,要賜給在兩廣之戰中,戰功最大的歐信!” 朱祁鈺是偏愛歐信的。 和打瓦剌、韃靼比起來,夷平廣西土人簡直不值一提。 偏偏還是賜下了,說明皇帝更重視南方,明年鎮守南方的諸將可要奮勇向前了。 方瑛和歐信都不在京中。 于康也沒有上朝。 很快就賞賜完畢,朱祁鈺又道:“文臣武將都賞了,太監也要賞!” 又有太監捧出一個托盤。 朝臣面露詫異之色,連馮孝都呆住了,這一趴不是他安排的呀。 “諸卿肯定要問了。” “太監乃禍國亂政者,如何能大賞?” 朱祁鈺走上丹陛,高聲喝道:“太監如何不是大丈夫?” “太監犯錯,不在于太監,而在于皇帝!” “朕做不好,下面的太監才會禍國殃民!” “這個鍋,朕來背!” “在景泰朝,朕不許太監禍國殃民,更不許吃拿卡要。” “太監能打仗,能治理地方,能在宮中輔佐朕,自然是有功勞的!” “有功就要賞,太監也要賞!” 端著托盤的小太監眼角流淚,手指顫抖。 這份賞賜,就是對太監們最好的恩賜。 朱祁鈺掀開紅布,是三塊用金子打造的玉佩,是可以掛在腰帶上的。 “這金牌玉佩,上面寫著:景泰八年,為大明立下大功勞之太監,欽賞!” 朱祁鈺拿起最左面的第一塊:“這第一塊賞賜,要賞給在奪門之夜中,為朕擋箭而死的王勤!” “王勤雖死,但他為朕擋箭之事,卻會彪炳史書!” “朕不會忘記他,青史也不會忘記他!” “他日若建功臣閣,王勤必入此閣!” 朱祁鈺把金牌玉佩放在托盤里,拿起第二塊:“這第二塊,要賜給執掌東廠,為朕分憂解難的舒良!” “這第三塊嘛,則要賜給在江西,為朝堂清理江西的金忠!” 朝臣對皇帝賜太監金牌玉佩之事,心里有話想說,甚至,拿著賞賜的文臣武將,瞬間覺得不香了。 竟和太監相提并論,乃天大恥辱。 但在殿里伺候的太監們,卻暗暗擦淚,他們做的這么多,皇爺是看在眼里的。 文臣武將都賞了,太監一定要賞。 皇帝的命,可在太監手里呢。 “諸卿,得到賞賜的,戒驕戒躁。” “沒得到的也無須擔憂,明年你們好好效力,朕還會賜下賞賜!” 朱祁鈺走上丹陛,坐在龍椅上:“各地都獻上來些寶貝。” “西北進獻些棗子,云南進獻些茶葉,遼寧進獻些人參和山貨,南直隸進獻些珍珠、精鹽,兩廣進獻些糕點和臘肉……不勝枚舉啊。” “最重要的是鞭炮,家家都有。” “朕都派人分好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