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余波6-《獨治大明》
第(1/3)頁
“反賊已誅,百戶及百戶以上軍官到北鎮撫司受審!”錢義瞥了一眼周烈的無頭尸體,對揚威營的將士淡淡地宣布道。
揚威營的將士知道此次確實是闖了大禍,由于此次受審的是百戶以上的將領,在場的兵卒自然不可能有異議。
何況,他們早已經看這些關系戶不順眼,若是朝廷能夠將這些酒囊飯袋通通革職,那才是皆大歡喜的好事。
至于揚威營的高級將領看到周烈的遭遇后,且不說他根本沒有反抗的膽子,而反抗無疑是步周烈后塵罷了。
或許他們背后都有各位大人物做靠山,但如果真以為可以挑戰皇權,只能說是不將自己全家性命當回事了。
由于練武營和果勇營的兩位指揮使都跑去找他們的靠山,隨著揚威營這場叛亂被錢義帶領禁衛軍平定,三營混亂的局面便被控制住了。
這一場叛亂其實談不上真正的叛亂,畢竟牽涉的人員并不算多,而且沒有哪個叛賊是以推翻明王朝為目標。
只是朝堂的斗爭永遠都沒有那么多道理可講,單是三位營指揮使抗旨一事,便注定會有不少人要掉腦袋。
不僅是錦衣衛在辦差,東廠亦是紛紛出動,對“亂黨”進行緊急逮捕。
朱祐樘在得知三營的叛亂被平定后,卻是再度發出了十二道旨意,對十二營的武勛提督勒令閑住。
在最初的軍事改革中,他只是想要將文官集團踢出局,而十二位武勛仍舊提督京營,甚至有可能獲得重用。
只是在這一場風波中,除了三位武勛提督受到牽連外,其余九位武勛提督明顯嚴重失職,根本沒能有效地約束好團營。
朱祐樘對武勛談不上惡意,但并沒有好感。
大明從立國之初,便一直推行戶籍制度,對將門虎子更是寄以厚望,但早已經證明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從基數上來講,從十四萬將士中選出最優秀的一個人領兵,怎么都要比原本優秀將領生下的兒子要強。
朱允炆之所以丟掉帝位的原因有很多,但無疑是迷信血統論的最大犧牲品,他將大軍交給曹國公李景隆,結果手握王炸牌的李景隆最終輸了。
土木堡之變的武勛固然是敗于天時地利人和,但從他們被團滅來看,這足可以說明武勛制的問題。
歷史早已經證明,能夠拯大廈于將傾的英雄從來不是這些拿著世券的武勛,反而是那些刺著精忠報國的草根將領。
以李景隆一脈為例,先是幫著朱棣打開了南京城的城門,而后又幫建奴打開南京城的城門,這些武勛其實不過是蛆蟲罷了。
或許這么多武勛中,確實有幾個勉強能用的,但相較于京營的十四萬人,他更想要從中挑選,而且這些人會更加珍惜來到御前的路。
北鎮撫司,大牢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长沙县|
蒙山县|
丹江口市|
会昌县|
崇礼县|
平乡县|
云龙县|
获嘉县|
克山县|
沁水县|
浪卡子县|
东平县|
汨罗市|
大厂|
云霄县|
石嘴山市|
荣成市|
廉江市|
仁布县|
历史|
安庆市|
临高县|
于田县|
湟中县|
深水埗区|
巴彦县|
南平市|
临澧县|
阿城市|
武威市|
观塘区|
天柱县|
孝昌县|
新沂市|
南康市|
达尔|
富源县|
获嘉县|
黔东|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