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獨治大明》
第(2/3)頁
在考試開始之時,一股競爭的氣息彌漫全場。
十三司官員原本還能勉強聚攏在李敏的麾下,只是陛下畫的餅太大了,所有人都想要贏得這份榮寵。
十三位郎中是最有機會得到榮寵的人,一種競爭的情緒悄然展開。
其實朱祐樘說得很對,戶部確實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故而戶部侍郎一般都是從戶部主事升遷上來的。
現在的十三位郎中,在排除二名關系戶外,其余十一位郎中都是實打實的干吏,都是有能力管理好一省財政。
“一個古董商以五貫的價錢購入一件古玩,后以十貫的價格賣給顧客,顧客拿出一張百貫寶鈔,古董商到隔壁米行換得十張十貫寶鈔,找零九十貫,事后米行掌柜上門言百貫假鈔,古董商損失幾何?”
本來很多人都擔心陛下的題目過于簡單反映不出水平,但看到第一道算術題目的時候,頓時不由得傻眼了。
這都是哪跟哪,世間竟然有如此要人命的題目,還讓不讓人活了?
劉瑾站在前面觀察,發現陛下出的題目似乎真的難倒這幫自視甚高的戶部官員,心里不免是沾沾自喜。
跟自己的主子相比,這些菜雞簡直就是弱爆了,竟然還膽敢跟自己主子作對。
廣東司郎中陳坤在幾經計算后,便是得出了答案,頓時笑得跟彌勒佛般。雖然不知道這般精妙的題目出自何處,但已然足夠淘汰一批人。
在將正確的答案寫下后,他得意地吹干筆跡,只是突然瞥見左側的死對頭司廣西司員外郎劉忠動筆,心里頓時便不美了。
劉忠人如其名,奉行一個“忠”字,卻是唯一不參加戶部小動作的五品官,面對著這道刁鉆的題目,亦是按部就班地作答。
只是在看到接下來題目的時候,亦是不由得暗暗咽了咽吐沫,意識到此次的考試比想象中要復雜。
“北宋神宗時期鹽稅年收入多少貫?本朝鹽稅全部折銀幾何?論兩朝鹽稅的利弊!”
陳坤同樣開始翻看第二道題目,臉上同樣露出凝重的神色,但很快轉為釋然,當即動筆進行作答。
有關宋朝的鹽稅情況,只需要翻開相關的記載,便能看到準確的數據,而最高記錄是6000萬貫,神宗時期保持在1200貫。
本朝的鹽稅收入在早前或許很難計算,畢竟朝廷“開中法”并不用銀兩結算,但自從朝廷允許余鹽折銀后,便已經可以進行計算了。
由于朝廷定下的余鹽折銀價格是“正鹽一引折銀七錢”,故而用這個價格乘以產量,便得到大明鹽稅收入的數額。
“約一百二十萬兩?”
劉忠通過計算得出了結果,看到僅是宋朝的十分之一,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所幸,這僅僅只是一個假設,大祖制定的開中法不至于這么愚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潍坊市|
通化县|
吉安市|
抚州市|
东宁县|
汽车|
红河县|
汉源县|
宜黄县|
保山市|
富锦市|
云安县|
普陀区|
安顺市|
吕梁市|
什邡市|
汉沽区|
寻乌县|
隆子县|
循化|
白玉县|
安阳市|
九龙县|
旅游|
南汇区|
丘北县|
乌拉特前旗|
大英县|
师宗县|
云阳县|
合江县|
东莞市|
乐山市|
临高县|
会宁县|
岚皋县|
新源县|
黄大仙区|
阿拉善左旗|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