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天后, 孫爾將這獎池內的獎品定了出來,她在村民中做了意向調查后,再結合村子的物資儲存情況給出的結果。 李寸心看過以后, 做了些補充, 便將這公告張貼了出去。 昨夜下過一場雨,梧桐紅黃相間的葉子落下來全蓋在了木墻的遮雨檐上, 地面還是濕潤的,秋天的蕭瑟冷清被圍堵在木墻前看公告的村民們給擠了出去。 “村子在后勤保障穩定的情況下, 對勞動規則做如下更新, 從今日起,各類多人大型勞作項目,或以團體、或以個人,實施效率比賽, 以多、準、快為標準, 優勝者獲取積分,積分可累積,村內設立獎池, 以積分兌換獎池內獎品(村民積分不可彼此疊加使用),兌換后獎品屬私人物品,不歸公共所有, 獎品兌換負責人:孫爾, 另附獲得積分詳細規則表以及獎池獎品目錄……”前頭的村民一字一句念著, 讀到最后, 目光轉向下方張貼的附錄。 一張積分獲取規則, 將能獲取積分的各類勞作項目, 以及裁決人、積分多少做了說明。 一張獎品目錄, 則是將各類獎品以及兌換獎品所需的積分羅列了出來。 村民將那公告一眼掃過, 都擠在附錄前頭看,更關切這獎池里都有什么東西。 只見目錄上物品積分羅列清晰,從積分低的物品到積分高的物品,雞鴨魚肉、鍋碗瓢盆,從飲食、衣物布料、生活用具、乃至活的牲畜,可說是將眾人想要的,用得到的都涵蓋到了。 “原來軍師先前做的意向調查是做這個用的。” “我看我提的洗腳盆上榜沒有。” “水缸、涼席……這邊活的雞鴨也能兌換!” 獎品目錄寫了好幾頁紙,眾人看到下邊,發覺不止連雞鴨鵝這些活禽能換,豬羊這些牲畜竟然也能換,但相應的所需積分也高的離譜。 然而一想到這獎品屬私有,任由個人支配,又把眾人的斗志給激了起來。 “喂,喂!還有馬?!真的假的!這個兌換了也是私有?!” 一句話點燃了公告牌前的氣氛,人群往前擠動,議論的聲音大了起來。 村民看到不遠處的李寸心,扯著嗓子問道:“村長,真給兌馬?兌了就是自己個兒的,誰來要都不好使?” 李寸心笑道:“對,自己的,連役畜都不用做。” 李寸心說的話已很有分量,她開了口,眾人就下意識覺得真是這么回事,再回頭看名目上那個‘馬’字,就像是見了情人,臉紅心跳,熱血沸騰。 有匹馬呀,有一匹獨屬于自己的馬,就是來輛勞斯萊斯也不給換啊! “9999點積分?!”一道聲音像盆冷水把眾人潑清醒。 眾人冷靜下來,才記起看所需積分,一匹成年健壯的馬兌換積分需要9999,而一匹小馬駒也得要6999點積分,小馬駒所需積分低,但要付出培育成本,甚至還要承擔小馬駒夭折的風險,算下來還沒有兌換成年馬來的穩妥。 這時候,眾人才愿意返回來仔細積分獲取規則。能獲得積分的項目大多是農耕、基建、紡織、伐木、采礦這一類需要多人勞作的項目,若是以個人為單位,則取五人,依名次高低,各有5、4、3、2、1點積分,若是以團體為單位,則取三隊,依名次高低,每隊每人各有5、3、1點積分。優勝由項目負責人判定,村民無權更改,若有異議,需找村長申訴。 積分的獲取還有許多細節,大多是解釋多少勞作算是一個項目,以及歸束村民們的一些條例,以達到追求效率的同時,工作保質保量。 有人苦笑道:“得個第一名才5點,9999點積分得攢到猴年馬月啊,這不是有等于無嘛。” 有人道:“還是有希望 的,我來給你算個賬,你看,比賽的周期是按一天一算的,就拿村子里主要忙種地的村民來說,每年村子種地就有小麥、兩季水稻、棉花這四類大型的農耕,后續還會把油菜、大豆、土豆納入進來,再算上那些個蔬菜、藥材,這些翻田耙土,栽種秧苗,收割的時候都有比賽,你還別說有的莊稼得先育苗,這也算上,一年在種地上要耗費不少時間,而這些時間里都能參與比賽,在不種地的空閑時候,就去工地上搬搬磚,紡織場績績麻,跟著去開礦、挖渠、辟田,盡力保持一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運轉,一年就只算你三百天有比賽,也能掙上個一千五百分不是,攢上個六七年不就能兌了。” 那人聽了,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你這算的什么糊涂賬,做事的有多少人,我還能每個項目都得5點,你當其他的都是木頭人?”不僅如此,這些耕種的活,壓根不可能每個都上,空閑的時候確實能去工地搬搬磚,去紡織場績績麻,但開礦挖渠這些事不一定趕得上,因為做事的時間和農活大概率事重疊的,就算不重疊,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累死都不一定能把這所有的活干下來,更別提說是保持頂尖的做事效率了。“一年頂天了攢個七百多的積分,要換一匹馬,得攢個十幾年,可到那時,村子里是個什么景象都不知道。” 有人笑道:“努努力,九年可以換匹小馬駒,再不濟,六年可以整一頭兩百斤的活豬,我跟你說,別看豬胖,這豬馱著人跑得可快了。”話說的周圍的人都笑了。 “有的換就行,管他十年八年,你要想換,總有一天能攢到不是,就算在這之前,沒這個比賽了,這下邊不是說了,會在這規則取消前,給我們把積分兌換完畢,你還怕村長訛了你的咋地?” “說的也是。” 眾人在這公告欄下,前頭的人走了,后頭的人便擠上前去,要吃飯了,便去端了飯碗過來,反反復復把獎品看了許久。 村子正處在一個風波后的穩定狀態,苦悶太久,經歷了最低谷后,往前走便只會向上,風雨過后,是明亮的天空,雨水滋潤過后的土地,萬物生機勃發,村子處在了新賽道的起點,所以一點變化都叫村民們興奮不已。 這獎勵機制總體而言給村民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村民們的接受度頗高。 一天工作結束,晚飯休息這段時候便有人興沖沖的來找孫爾,“軍師,軍師,快給我記分。” 原村民也習慣些的開始跟著新村民叫孫爾軍師。 堂屋里的辦公桌李寸心和顏柏玉用不上兩回,孫爾來了以后,大部分是孫爾在用,桌上擺放的全是她的各種賬簿,筆筒筆架,各種型號的毛筆,以及硯臺和墨條。 李寸心很認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也著實看重孫爾的能力,筆墨這些工具給孫爾村里最好的,筆架硯臺也給她弄來,還特地將紙張裁剪縫制成冊,而孫爾也著實對得起這些待遇。早晚的牛奶,補腦的核桃,以及錢醫生每日的看顧,這些明顯優于村民的待遇,就是原村民的管理層云琇許印這些人也沒人不滿,因為他們心里清楚,孫爾的工作量有多大,對待工作又有多盡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