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甚至于餓得極致,自己的孩子不忍心下手,相互交換,出現易子而食的恐怖景象。 當有人出現,并且拯救這一切的時候,他便是所有被拯救人的心中,活著的神明。 其中這些番薯,玉米,馬鈴薯這些作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何況朱英還從海外番商的手里,拿到了黑麥。 黑麥,這是一種能夠在極度貧瘠和寒冷的地方,都可以生長的農作物。 后世的沙俄之所以能從歐洲,一路開疆擴土到白令海峽,黑麥居功至偉。 他們走到哪里,黑麥就種到哪里,有糧食就有人,有人就有控制權。 雖然黑麥對于大明而言,絕對多數的地區都不適宜。 但是在西域,大漠的一些貧瘠地區,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能夠產出糧食,那就意味著不少人可以活下來。 這些,才是朱英真正的根基所在。 對于這些作物的隱蔽和保護,朱英極其重視。 加上游牧民資對于農耕的興趣不大,朱英也控制著這些作物的產量,并沒有大規模的種植。 在制作成食物的時候,也經過了粗加工,看不出原料。 這些年下來,一直沒有被傳播開來。 “傳信西域,讓我們的人那邊調集一批番薯,馬鈴薯,玉米的農種過來。” 良久,朱英悠然嘆息,對著張伯吩咐道。 他不知道自己這個決定,是正確還是錯誤。 亦或者會給以后自己在安南開國,帶來多大的麻煩。 只是他終究是帶著前世的記憶。 經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優良畢業生。 便是在這大明十年,很多思維已經改變,但這內心中的底線,卻難以突破。 猶記得,后世中。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再大的天災,在團結面前,都可以輕易渡過。 大明,曾經的最后一個漢人皇朝。 便是后世的身份證上,那漢族二字,依舊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心里。 記憶交錯間,就可以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大明的老祖宗們,生活在苦難之中嘛! 理智告訴他。 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在安南發展多年后,有生之年,甚至能取代大明。 而將這些作物,提供給大明。 大明國力自然會更加的強盛,本來取代大明,就難如登天。 這般更是給自己加了一座大山。 他很清楚這后果。 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