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兄妹重逢,故人相見-《伶道成仙》
第(1/3)頁
三人意氣相期、一見如故的梨園結拜,卻一不焚香,二無見證,三不歃血盟誓。
只有漫天梨花、三春麗日為證;肝膽相照、情投意合為契。
“…我佗縣洛寧,字致遠,年十八,愿與李定國、蘇憲結為異姓兄弟…”
“…我岷縣李定國,字晉侯,年二十二,愿與洛寧、蘇憲結為異姓兄弟…”
“…我佗縣蘇憲,字明懸,年二十一…”
須臾禮成,三人相視而笑。
“可惜無酒!”蘇憲伸手掂起一朵梨花,“只有心香一瓣,若此梨花!”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大哥二哥,今日我三人成眾,兄弟同心,無往而不利也!”
“大丈夫恩怨分明,率性而為,雖萬千人吾往矣。”李定國拂去肩頭飄落的梨花,“從今日起,李定國愿附大哥鳳尾。”
洛寧道:“同甘共苦,患難與共,茍富貴,勿相忘。”
兩世為人,他眼力當然不差。李定國和蘇憲很值得深交,在這濁世實屬不易。
李定國說道:“既然我等已是異姓兄弟,情同手足,我也無須隱瞞。”
“我祖上乃是大夏開國曹國公,世代將門。可后被削除爵位,族人離散。到我祖父已經耕田為農,到先父時,更是淪為流民。”
他說到這里,英武豪邁的臉龐不禁露出唏噓喟嘆之色。
“可惜我身具將種血脈,卻沒有資源修煉武道,不能重整家業,為國效力。”
“如今年過弱冠,歲月蹉跎,常為此不平。”
洛寧和蘇憲想不到,李定國還是身具將種血脈的曹國公之后。
天生將材,武道奇才!
可是自古窮文富武。修煉武道和兵道,需要很多錢財和資源,一般家庭供不起武修。
可對于具有將種血脈的李定國來說,這些應該不是問題。
按照朝廷制度,他會直接被選拔為名將苗子,直接送入京師的太武堂學習武道和兵法,前途無量。
為何…
李定國繼續說道:“我知大哥和三弟心有疑惑。其實我本來也能參加選拔,直入太武堂。”
“可恨的是,國家武官選拔大事,竟然操持在儒道文官之手!”
“負責選拔將才的觀察使周雅言,想要納我為婿。而其女未婚先孕,不知奸夫是誰。我堂堂男兒,豈能答應?便斷然拒絕。”
蘇憲苦笑道:“原來如此啊。周雅言是益州觀察使,州牧尚且讓他三分,你卻得罪死了他,焉有好果子吃?”
洛寧也忍不住搖頭。
益州觀察使代表天朝巡查益州,權勢很大。李定國得罪了他,能活命已是不錯,還想出人頭地?
李定國冷笑道:“后來,周雅言雖然離開益州回京,可他臨走前卻下了一道降籍令,尋個由頭,將我李家由農籍降成了賤籍。”
蘇憲和洛寧都明白了。
在大夏,賤籍根本不在朝廷選材范圍之內。
任你天大本事,朝廷也不會選拔賤籍出身的人才。
制度上,就已經終結了仕途前程。
除非能擺脫賤籍的身份。對于李定國來說,太難。
大夏儒修不但同氣連枝,官官相護,還出了名的會整人。
蘇憲說道:“二哥啊,何止是你?我又何嘗不是如此。”
“大哥二哥可聽說過蜀郡蘇氏?”
李定國道:“蜀郡蘇氏,益州四大世家之一,數千年的名門,誰人不知?難道三弟你出身蜀郡蘇氏?”
蘇憲神色黯然:“不錯。小弟本是蘇氏嫡孫,八年前,我們兄妹還在千里之外的蜀郡。”
“那時,先父卷入一場高層通魔案,被污蔑暗通邪魔,被繡衣龍衛逮捕下獄。”
“家族為了丟卒保車,撇清關系,就將先父開革出宗,永世不得歸籍本宗。”
“先父被本宗拋棄,結果被當成替罪羊處死。”
“先母帶著我和小妹離開本宗,輾轉來到本郡,落籍佗縣,憂憤而死,只留下我們兄妹二人…”
“高門大族最為無情,沒有什么好留戀的。蜀郡蘇氏于我,只有仇怨。”
洛寧嘆息道:“如此說來,我家雖無來歷,卻也落個簡單,不像兩位兄弟。”
他早看出兩人出身不俗,根本不是真正的草根出身。
李定國英武豪邁而不粗俗,蘇憲文雅淵博而不酸腐,必然是有底蘊的。
眾人說出這些,又感到親近知底了很多。
三人出了梨花院繼續趕路,一路上流民就越來越多了。
流民基本上都是本郡、本縣流浪,很少離開本郡。
他們小的一家子,大的十幾家,一伙一伙的走村過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永春县|
施秉县|
南华县|
龙岩市|
布尔津县|
乃东县|
谢通门县|
民乐县|
通州市|
弥渡县|
康平县|
孟村|
若尔盖县|
黄石市|
黄骅市|
永宁县|
孝感市|
西乌|
崇文区|
玉树县|
启东市|
瑞丽市|
镇雄县|
隆林|
普兰县|
诏安县|
霍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甘南县|
济源市|
元谋县|
日土县|
青州市|
丰县|
渝北区|
宜兴市|
印江|
滁州市|
和田县|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