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曹秀自從來到左景殊家的第一天起,左景殊就遞給她一摞花樣,讓她每天繡半天,剩下半天時間是她自己的,直到作坊開工。 繡花的面料基本上就是綢子和緞子,左景殊的作坊走的是高端路線,不用棉布。 左景殊的大嫂二嫂,朱氏和秦氏,還有左景殊的娘楚氏,這段時間跟著曹秀學習繡花,進步很快。那些對繡技要求不是很高的花樣,她們三個就可以繡了。 每天曹秀帶著她們三個專門繡花,朱氏和秦氏一替一天管理那十三個女工,指點她們做些拼接縫補的工作。 “景殊”箱包作坊,目前只做女式包包,就是左景殊前世很常見的那些帶背帶的,手提的或肩背的多格多層包包。 包包上的背帶和手提的帶子,也是用相同面料做成的,上面繡花。 這些包包一旦賣火了,款式花樣和繡工,都可能被模仿,就是這個拉鏈,是誰也模仿不來的,這就是優勢了。 “景殊”箱包款式多,花樣多,顏色多,格子多。格子越多,拉鏈的作用就越大,別人就越仿不來。 “景殊”作為箱包品牌,經左景殊和曹秀商議,決定用黑色和金色的繡線,繡在每個包包的右下角,一個小巧的圓形圖案,里邊是“景殊”二字。 作坊出品的包包,先全部囤起來,等她給拉鏈找到合理的出處,再慢慢把包包推銷出去。 她還要把“景殊”做成一個系列,“景殊”包包,“景殊”鞋子,“景殊”服飾,“景殊”布藝。 這就需要大批的繡娘。 只靠買不現實,是不是能買到先不說,就算是能買到,萬一買了背景復雜的或是別人安插*進來的,后悔都來不及。 左景殊決定,找個合適的機會買一批女孩子回來,讓曹秀在這十年里,給自己培養一批繡娘。 為了讓自己的員工有歸屬感,左景殊給在作坊工作的女工,一人做了一套制服,紅襖灰裙,鞋子讓她們自己做,她給布料。 因為左景殊家離村里有段距離,女工來上工要走好遠。 這里冬天經常刮西北風,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女工少受點罪,左景殊中午管一頓飯,就不用女工們再跑一個來回了。 經楚氏提議,中午這頓飯就讓左景殊二伯娘陳氏來做,女工中午到二房院子去吃飯就可以了。食材左景殊提供,每月給陳氏五百銅錢。 陳氏很開心地接受了這份工作。 包包作坊的事情安排好了,左景殊就不用操心了。 這天,她剛剛從山上看了虎娃回來,就看到左圣通鼻青臉腫地回來了。 左景殊大驚:“爹,你這是怎么了?” 左圣通抹了一把破了皮的嘴唇,氣憤地說道: “今天我趕著驢車,到九棵樹鎮北邊的一些村子看看,能不能收一些黃豆回來。沒想到路過毛家村的時候,被人堵住了,非要買咱們家的驢車。 我不賣,他們非要買,扔了一兩銀子給我,仗著人多,把驢車搶走了。 我想,好漢不吃眼前虧,我回來找人再去搶回來。 我已經告訴你泰伯在家等著,我回來找你大伯二伯和你大哥二哥,咱們一起坐馬車去毛家村。” 左景殊仔細察看了一下左圣通的臉,確認了左圣通沒有事之后,她笑著說: “爹,你今天做得很對,打不過硬打,那不是勇敢,那是犯傻。比人多,誰有咱們家人多?走!” 左圣泰趕著馬車,拉著左圣通三兄弟,左景溫左景良左景殊三兄妹到毛家村去了。 本來左作太左作平老哥倆也要去的,被左景殊攔住了: “多大的事兒啊,我們去就行了,你們在家等著吧。” 路上遇到了金千壽,他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后,跑回家叫來三個哥哥,兄弟四個跟著一起去。 毛家村毛大牛家。滿院子看驢車的人。 “哎呀,這驢是真帶勁啊,都快有小馬大了。” “你啥眼光啊,就知道看驢。二牛搶回來的這驢車,驢是不錯,可是再好,也沒有這個車好啊。 你沒聽剛剛四爺爺說嘛,這車是青香木的,就這些木頭,也值個四五兩銀子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