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這日,晨光熹微,萬物伊始。 扶萱睡眼惺忪地跟著扶謙出了門。 馬車行駛在去往遠麓書院的路上,扶謙問:“整五日了,看你這番模樣,仍舊是沒習慣早起,當真不放棄么?” 扶萱捂嘴打了個哈欠,淚眼朦朧地翁聲道:“謙哥哥,你先前不是給我講過么,蚍蜉撼不動大樹,但蟻穴可潰千里之堤啊。我做個螻蟻,同你都還沒挖幾回穴,這就放棄,也太早了罷。” 扶謙啞聲一笑,“我說你怎是起不來還偏要跟我去,倒是忘了,你是個目光如炬的,知道阿父立這私學的緣由。” 扶萱朝他呲牙一笑,“伯父總是念叨‘這大梁,究竟何時才可真正朗朗乾坤、海晏河清?’,我聽的多了,自然明白了。” 要說行武出身的扶以問為何設個書院,原因自然也離不開朝堂。 大梁國這個朝代仍舊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選官主要依靠家世背景。 世家望族并不愿意自己的權利被他人分割,為了維護家族的地位和繁榮,制衡皇權,打擊下族便尤為堅決。 他們十分重視家族教育,興辦家學,興辦家塾,儒學、玄學、佛教、道教、文史、藝術等豐富的教學內容不一而足。可這些家塾教學的對象,從來也只限在家族內部。 大梁朝廷建了官邸學——太學和國學,但亦是無一例外的,被士族霸占,寒門庶族鮮少有入學條件,要想在才學方面有所建樹,不過是水中撈月。 而對于身無官職的白丁,還有那些為奴為仆的人,能識得字,便更是天方夜譚了。 再這般下去,世家望族只會愈加強大,與之此消彼長的皇權,則無疑,會愈發薄弱。 臣強主弱,只會加深內耗,并不利于一國長治久安。 大梁北部有大周國、西部有南越國,此二國曾占大梁不少疆域。至今對大梁仍舊虎視眈眈,正盼著大梁亂起來,且越亂越好,以便他們能趁人之危。 斷然不可增加內憂,引來外患。 如今,扶以問因軍功得了先帝以及新帝穆安帝重視,躍升到一品太尉,手中有權,且有了錢財,便誓要將這不正風氣改它一改。 是以,繼整頓戶籍政策之后,他當朝又提出要太學和國學廣開賢路,給士族子弟以外的人學習的機會,力圖普及教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