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柳月一頭扎進浩瀚的知識海洋。 翻了一個多小時,在柳月把稻谷的前世今生都了解了個遍之后,柳月終于找到了當時在課上聽到的那個增產方法了。 “再生稻。” “相、沈清彥,你過來一下。” 柳月本來想叫相公,但實在是叫不出口,所以半道又改成直呼姓名了。 就一個稱呼問題,應該不會暴露他們是假夫妻吧。 柳月查資料的功夫,沈清彥和沈宜修已經割了小半畝田稻谷了,除了柳月乘涼小塊地方,周圍已經割的差不多了。 沈清彥聽見柳月叫他,便放下鐮刀走了過來。 為了跟柳月說話方便,沈清彥直接半蹲在了柳月面前:“怎么了?” “我可能找到一種增產的方法。” 雖說柳月已經找到足夠多的理論和實驗數據來證明這件事可行,但這終究不是柳月的專業領域,所以柳月也不敢確定這事能成,說的有些沒底氣。 沈清彥聽到這話確是眼前一亮:“你說。” 對種田的農名來說沒有什么詞語能比“增產”好聽。 “就是需要你們割稻子的時候只割稻穗部分,留大概一半高的根部。” 再生稻顧名思義就是讓稻子二次生長,再結一次穗。據書中記載,二次結的穗大概有第一次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是柳月目前能找到的最簡單直觀的增產方式。 一般來說,割稻子的時候會直接從底部割,這樣既省事也省力,但是如果想要培育再生稻最要留三分之一的根株二次培育。 對割慣稻子的人來說,這種割法很別扭,會讓人覺得無處使力,導致秋收變得更加費時費力。 柳月對沈清彥是否會接受她的提議其實一點底氣都沒有,畢竟他們才接觸不久,雖然有了夫妻之名,但是一點信任基礎都沒有。 卻不料,沈清彥再聽完柳月的講訴后,點了點頭,轉身就叫住沈宜修改了割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