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本章無劇情推動,可跳過。 - 只知道到了一定年齡,神經細胞會發生衰老,退化,逐漸失去功能,就像行將就木的老人一樣,萎縮干癟,不再靈活,產生斑塊,直到死亡。 這個年齡,不同的人不一樣,但總體而言,隨著人的年齡增大,概率是不斷增加的。 60-75歲的老人,老年癡呆的不多。75-90歲,增加很多。90-100歲,更多了。100歲以上,不老糊涂的很少了。 按照現有觀察推斷,人類的中樞神經細胞,在200歲左右,幾乎100%會發生神經退行性病變。也就是說,人類的大腦小腦這些,極限壽命是200多歲。 當研究到這個理論的時候,如果對傳統文化有了解的人,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因為這個關于人的壽命的科學理論,居然和古人的一本傳統書籍《黃帝內經》中的理論不謀而合。 在被視為長壽指南的經典《黃帝內經》中,黃帝與他的醫療大臣岐伯之間有一段對話。這位上古傳說中的帝王,對比他還上古的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人卻“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感到很好奇。 岐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上古之人都能“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過著天人合一的絕對健康的生活,所以“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而今天的人則較之古人自甘墮落,違背自然之道,所以年齡未過半百,就老態已現,這種狀況漫說活過100歲了,活到60歲就已經衰頹得不成樣子。 再加上73歲、84歲這兩個根據被尊為圣人的孔子和孟子的自然壽命給凡人劃的壽限,使對上古之人來說稀松平常的百歲壽命,對后世墮落的凡人來說,更成為一種奢望。 同樣,在西方亦復如是。印度人相信太初之人都能一活萬年,一兩百歲只算是人類的童年,完全是因為人類貪婪縱欲,不修正法,所以壽命才短促到100歲就算是人類的極限了。 古希臘羅馬的哲人則篤信在太初鴻蒙之時,乃是人類的黃金時代,物產豐隆,人少青春,300歲方是大限將至,而之后,人類肆無忌憚的**和殘忍好殺的本性,終于竭盡了賦與人類生命的大地的偉力,地力被逐漸耗盡,人類也隨之衰微壽促。 但在現代科學研究之中,那些被認為是人人皆享百歲高壽的上古時代,恰恰是人類平均壽命最短的時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