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封賞-《唐旗》
第(1/3)頁
當紫紅色的棺木漸漸沉入渭河之底,當李倓將手中的三根檀香慢慢插進香爐,這場“喜喪”儀式,便正式告終。
無論在場的數萬人如何去想,但以王公之身,抬臣子之棺的事實不會變。
今日過后,無論局勢如何發展,所有人都會記得,記得這位名叫溫名山的京兆尹,記得這位“忠公體國”的臣子,更會記得那位在長安陷落之際力挽狂瀾的建寧王。
而李倓自己的想法也很簡單。
畢竟,作秀嘛,只允許你玩的花里胡哨,還不允許我也玩一手了?
而且既然你都把氛圍推進到那個程度了,咱不給你蓋個棺,定個論,萬一你溫家日后反悔了,不把家產拿出來,還反咬咱一口咋辦?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了你溫名山做個“榜樣”,那他這位建寧王想對其余的老家伙下手,可就簡單多了,甚至向隆基打個招呼必要都省了。
為啥?
還能為啥,你說你是忠臣,人家溫名山那樣的“忠臣”都噶了,都自愿攜全家以赴國難了,你還活著,好意思嗎?
對于這些混跡官場大半輩子的老臣們,李倓是沒有一點輕視之心的,要知道,這些文人們,嘴上的功夫可是一點都不弱,但凡給他們一絲機會,黑的,都能硬生生給你說成白的,所以,溫名山此舉,一定意義上還算幫了自己一把。
能一次性的把這群老東西們徹底釘死在恥辱柱上,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說會不會引起反彈?
抱歉,那是我爺爺應該考慮的事情,咱就是個王爺,管不了那么多。
“殿下,靈武的使者,來了。”
隨著張小敬牽來一匹馬后,站在渭河之畔的李倓漸漸的回過了神。
看著遠處那支豪華的車隊,嗯,一看就是自家老爹操辦的戲碼。
自從和爺爺分別后,自家老爹看來小日子過得還不錯。
那幾個木箱里面一看就是真金白銀,闊氣!
“對了,殿下,圣人那邊,也派來了使者,您看……”
“哦?”
李倓微微皺眉,這就有意思了,按理來說,自己爺爺是皇帝,自己老爹是太子,太子既然派人宣布為自己,為身后這些將士們的朝廷封賞,那么皇帝就沒有必要再派人了,畢竟都是心知肚明的。
反過來也一樣,皇帝派人,就沒太子什么事了。
但現在?
兩方同時派了封賞使者,這就有點尷尬了哈。
難不成自家那位老爹要提前發動登基事宜了?
不管了,老子的軍隊,肯定要先受咱的賞,別人給的東西,先靠邊站。
“先把兩波人馬全晾一邊,儀式繼續進行!”
“喏!”
聽著李倓的命令,張小敬眼里閃過一道精光,心中難免有些激動。
果然,果然啊,自家主子這是有大志向啊!
賭對了啊!
縱身上馬,李倓沒有走向那座高臺,而是筆直的沖進了軍營,沖進了那支屬于自己的軍隊里。
士兵們主動的空出了一條大道,望著自家大王的眼神中充滿了炙熱。
馬背上的李倓抽出腰間的橫刀,在刺眼的陽光下高高舉起。
一時間,上萬兵馬一齊抽刀,齊聲嘶吼!
“虎!”
“虎!”
“虎!”
遠處,大批大批的平民們自長安城中趕來,數量之多,令人咂舌。
如果是一般的重大活動,那么一般的衙役便能維持秩序,但今天,卻不一樣,在經歷了叛軍攻進長安的那一夜后,這位年輕的建寧王宛如神兵天降一般拯救了他們后,這些淳樸的百姓們,今天,都是發自內心的趕來恭賀道喜。
本就是一場大勝,
軍心正隆,
再加上又有劫后余生的喜悅,
一時間,
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得虧李富盛治軍還算有方,加上軍隊的底子里更是有不少軍紀嚴明的邊軍老兵,所以各級將官可以有效的約束自家士卒,維護秩序。
否則,可能真的會發生那種一群軍卒百姓把李倓高高舉起,再使勁拋一拋的場面。
在官場,金榜題名,三元及第才是好兒郎;在江湖,漓江江畔,長袖翩翩,佳人伴舞,一壺老酒,幾塊牛肉才是真正的灑脫。
但在軍中,
獲軍功者,
方為人杰!
李倓并不知道,如果是穿越在了宋朝,自己會不會喜歡沉浸在江南的風花雪月,喜歡左手摟著花魁,右手拿著詩書的氛圍。
但眼下,
在這大唐,
在這長安城外,
看著數萬士卒百姓為自己歡呼,他真的很享受這種感覺。
穿越為了什么,不就為了這一刻嗎?
鮮衣怒馬少年郎,
今日之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晴隆县|
临邑县|
永德县|
仪征市|
朝阳区|
宣化县|
武胜县|
广元市|
美姑县|
曲阳县|
南澳县|
潮安县|
顺平县|
精河县|
平利县|
贡嘎县|
肥东县|
景泰县|
芜湖县|
临沧市|
龙井市|
弥勒县|
龙陵县|
颍上县|
永福县|
安阳县|
普格县|
江永县|
皋兰县|
泸定县|
安化县|
丹巴县|
同心县|
杭州市|
镇安县|
繁昌县|
扎囊县|
崇明县|
泌阳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