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意思。”這種觸動似乎不是完全無規(guī)律的,而是與樣本的活動有相關性。 克拉夫特猶豫了一會,還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連上了精神感官,捉住了“觸動”的尾巴。 來自于樣本的核心,那塊被命名為“月骸”的小石片。它釋放出某種曾被認為是危險預感的東西——即每次遭遇戰(zhàn)時,精神感官被觸動的感覺。 事實證明那不是什么超越時間的預感,就是實實在在、由深層生物產生的“場”“波動”之類的事物。 精神感官可以接觸到它,這可能意味著那是某種和精神感官性質近似的東西,反饋感像用思維撫摸著會穿過手掌的氣流、一團波紋起伏的氣流。 如果要找出類比的東西,克拉夫特認為比較像“菌靈”,但更飄忽些,是個“沒成形的菌靈”,至少他真能用精神感官把菌靈撕成菌絲,卻沒法真的抓住這東西。 一種原始、初級、未成形的精神體,像快要算是真正生命的可自我復制大分子有機物,層次卡在中間了。 源于核心的波動在其中傳遞,形成了一種三維、也可能更高的“波”。 隨著復雜轉化的完成,“波”也平息了。沒有波動的狀態(tài)下,幾乎沒法感受到那份原始的精神體,可能只有在它們聚合為一個巨大個體——像王室陵墓里的那樣,才會形成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再來一次吧。”克拉夫特倒空水槽,把壺拋給庫普,“燒壺水,我還想看一次。” 坦白來講,要在異界靈魂那邊,操作能不能過實驗動物倫理都難說。但這邊連人的倫理委員會都沒,他也沒想明白這東西該過動物倫理還是人體組織樣本使用倫理。 所以實驗對象再次被放進了熱氣騰騰的水槽里。 教授的興趣點已經從毫無頭緒的研發(fā)觀測裝置,轉移到了生物研究上。 這次他全程觀察到了那種波動,復雜到眼花繚亂,伴隨精細、繁復的各種組織變化。 復雜,但不紊亂。克拉夫特能感覺到其中存在什么規(guī)律,甚至是一一對應關系,就像雨天的池塘,每一滴雨點打出的漣漪疊加在一起,形成了交織的復雜波動。 “你能感覺到嗎?”教授把瓶子撈出來,交到庫普手里,“那種波動。” 助手先生用有點抖的手掌努力握住瓶子幾秒,堅定地搖頭交了回去:“我只覺得有點手癢。” 他覺得自己答應出任助手的事可能是個錯誤,為了每月多拿份工資來這里給瓶裝恐懼潑水,還得忍受狀態(tài)和平時不太一樣的雇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