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人說過,晚上是適合思考和獨處的時間,伊馮挺認可這個說法的。 夜幕天然地屏蔽了外界擾動,將紛繁雜念剝離,使思維趨近一種干凈的原始狀態(tài),方便專注于眼前事物。 雖然說起來很奇怪,暫時地離開克拉夫特身邊的感覺不錯。當然不是說前者有什么問題,相反的,他一直表現(xiàn)出相當?shù)年P(guān)心乃至遷就。 作為醫(yī)生、教授,以及某些不為人知事務(wù)的參與者,需要同時出現(xiàn)在三個以上地點、兼顧多重身份和對應(yīng)責任的時候,很難想象一個人還能維持著對其他個體想法的關(guān)心和換位思考。 這無疑是好的,很好,卻也很沉重。視各人角度和敏感程度不同,可從中解讀出親近、疏離、尊重、期望,抑或一種壓力。 但這似乎又不是一種純粹的心理作用,伊馮的確地感受到了某種壓力,在克拉夫特處于專注狀態(tài)時格外明顯,像踏入一個以他為中心的不規(guī)則水池,有什么比微風更稠厚的東西給予不作用于皮膚的均勻施壓。 從其他人反應(yīng)來看,這種感覺大概屬于特例,也不完全真切,近于看一副很寫實的畫、讀一段描述極細致貼切的文字,接收被轉(zhuǎn)達得很真實的二手信息。 伴隨而來的還有絮絮叨叨的低微聲音,貼在耳后重復(fù)著一些或許有含義的音節(jié)。 有時她會覺得自己聽懂了什么,可留神思考時又跟那些早晨被陽光蒸發(fā)的舊夢一樣形影無蹤了。 在這個還算安靜的夜晚,那些耳后的聲音也識趣地消停了一會,讓人能平和地翻開書本,按自己步調(diào)進行學習。 要是不那么困就更好了。 安靜帶來的不一定是效率,還可能是倦意。 不得不說的確有這種趨勢,伊馮開始覺得自己容易疲憊,不受主觀控制地滑向朦朧中,與庫普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開,差距培植出更多的焦慮與壓力。 自我懷疑在這片沃土上成長,軀體變化暫時沒有為現(xiàn)狀打開突破點,而一些可疑副作用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 再一次被排除在外更催化了負面認知增長,哪怕知道這種軟性勸退出于善意。 蠟油像個把月前的希望,融化變形、終于頹然一團。最后指節(jié)長的燭芯開始碳化時,伊馮恍然發(fā)覺半夜時間只看了不到往日一半進度,斜對面酒館里的醉漢已經(jīng)哼著冒泡的調(diào)子準備散場。 【我不明白】 她端著銅燭臺來到床邊,吹熄了剩余一點光芒,對平白為神游空耗生命的火燭感到抱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