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后呢,那光有變化嗎?” “我們小聲追了過去,但前面很快暗下來了,我們追得很急,甚至沒看清是怎么暗下來的。” “好吧?!甭犉饋硭麄兇_實只抓到了那縷光的尾巴,或者說尾巴尖上的一簇毛,“那你覺得那是什么樣的光,是火把嗎?” “.” 當事人再一次回憶起來。可以看出他付出了一些努力,試圖抓住記憶中本就不是重點的內(nèi)容,可惜效果并不明顯。 畢竟只要追上異教徒,誰又在乎他們拿的是什么火把或燈盞呢? 但他并沒有放棄,在經(jīng)驗中,他覺得自己應該對枯燥乏味搜索中遇到的少有亮點有足夠印象,關(guān)于追蹤時的壓抑腳步、昏暗通道、陳泥積垢。 唯獨關(guān)于一切的重點,那來由大廳中游蕩至通道的短暫光亮,竟沒有形成可訴諸于口的描述。 “抱歉,現(xiàn)在想來,我覺得那不像一般火把?!彼麨樽约旱氖杪┑狼?,盡管格林神父沒有責怪他的意思,“但我也說不出是什么光,或許可以問問其他人?!? “那有比較相近的東西嗎?”克拉夫特知道這有些太鍥而不舍了,不過問了總比沒問好。 “我想,我是說只是那么想或許那比較像一種自然光,太陽或者月亮那樣的。很淡,沒有顏色,就像有云霧晚上的月光,但還要更稀一些。” 在當事人講述的過程中,格林手里的筆一直沒停過,筆尖隔著紙張釘在棺材板上,發(fā)出電報發(fā)信般的短促聲音。 聽到后面,他記錄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后干脆徹底停下,聽著意味不明的主觀模糊描述。 猜測、記憶和比喻混雜,不好區(qū)分哪些是實際所見,哪些又是個人想象的補充,這種描述不重新組織排列一下都沒法寫到紙上。 他看向一邊,教授很認真地傾聽著,不置可否。 “需要我問問別人嗎?” “如果不會太打擾你們休息的話,那再好不過了。” 修士叫來了其他同行的親歷者,他們的陳述證明來自大廳的光線不是個別人的視差錯誤。 可那些沒有營養(yǎng)的陳述中,也無非一些“不清楚”“清淡”“稀薄”之類詞匯,無人能確切地做出一個說明,包括隊伍最前方首先發(fā)現(xiàn)通道亮度改變的人。 紙上再沒記下幾個字,圍繞著那段簡短遭遇,補充的內(nèi)容已經(jīng)使它顯得累贅,擴張為一塊黑斑,在其余纖細清晰雷同的筆記間,就像那座容納了非常體積黑暗的大廳之于沒有特點的諸多通道。 線索變成了帶疑點的線索。 “我想你的關(guān)注點是有道理的,可能他們攜帶的燈比較特別,會是什么特殊玻璃之類的嗎?”格林神父回顧自己的記錄,對其中游離的描述不滿意。 “某些玻璃匠會往玻璃里摻東西,讓它們有不同尋常的顏色。教會和他們的合作很愉快,相信問些東西不難,這對我們找到他們在地面上的關(guān)系有幫助?!? “試試吧。”這么說著,克拉夫特不抱什么希望。 他有些焦慮,那些焦慮來自于不可言說經(jīng)歷帶來的知識,了解得越多,越容易疑神疑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