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教授第三次伸出手指摩挲紙面、試圖跨越載體限制觸摸紋刻凹痕時,格林終于忍不住出聲阻止了他。 “別看它保存得還不錯,少說也有近百年了,最好小心些。” “哦,抱歉,只是從來沒想過在這看到這東西。”克拉夫特縮回手,在衣服下擺擦去滲出的薄汗,輕輕將紙揭起翻至背面。 看清這些東西仿品的本質并沒有使他放心些,反倒生出一種無端厭惡,像見到主次不分的敘述文本,抑或五官歪斜不正、勉強拼湊的面目。 那種熔融之狀,更讓這幅圖案平添幾分不安的變化。他還沒有過將融化與堅固石刻聯(lián)系起來的想法,無從猜測這種意象究竟出于什么考慮,還是對另一種尚未知曉形式的臨摹。 “您見過這樣的東西?” “不完全對,這和我知道的不太一樣。屬于同種風格,但應該是模仿之作。” 抄本作者留下的記敘很少,正反面加起來也沒多少內容,甚至略去了發(fā)現(xiàn)的時間和具體位置,潦草劃出幾行走形的字母,與幾種大概是在前文提到的形式對照,仍無法做出邏輯完善的溯源歸流,只能自我說服為一種出自作者個人意愿、信手而為的作品。 “兩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圖案,被混到了一起。”見過全貌的人區(qū)分它們要容易得多,或者說它們的特征性即使在打散重組后也難以磨滅。 如果不是湊巧到在王國北境和敦靈都恰好遇上了它們,那就說明其影響分布絕對比想象中廣。 “它們指什么?” “我不確定。”圓弧與直線指向那輪孤懸深層的天體,而蜿蜒游走線條描繪著至今也無法確切在腦海中形成概念的內容。 前者沒法解釋;而后者,人沒法給別人解釋自己不清楚的東西。 “只是在一些遺跡古物上見過,當異教符號處理絕對沒錯。”克拉夫特用比格林還確信的態(tài)度斷定道,堅決得讓人懷疑他是不是跟莫里森有私仇。 “和那種藥劑沒有關系?我們遇到過一些讓教徒服用致幻藥的,通過喝下后的效果,加上一點誘導,就能輕易哄騙人深信不疑。以醫(yī)學角度來看是否有這種可能?” 克拉夫特搖了搖頭,“可能性很小。我說過了,如此藥效,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獲取更多東西。” 桌前陷入一陣沉寂,雙方都在反芻收獲的信息。 “您見到這種東西的地方在哪?” “王國極北,離這少說兩三個月船程,還得騎幾天馬進山的偏僻地方,說了你也不知道在哪。” “那就沒辦法了,還是沒法查下去,咬死了是異教符號也沒有意義。”格林長吁一口氣,仰頭活動脖子,斜眼看向克拉夫特,“如果您知道的也只有這些的話。” 后者對這種隨口的激將法沒什么興趣,對拋出一些自己都未能確認的信息還有所猶豫,一方面怕造成誤導,而另一方面是不能確定查下去會遭遇什么,希望能主導調查的方向和進度。 他相信格林也是這么想的,這位在教會系統(tǒng)內主事一方的神父不像是那種會輕易被牽著走的人。 而對方還能在本地調動相當?shù)娜肆ξ锪Γ耆梢运﹂_其他人單干。 往前翻了幾頁,克拉夫特找到了一同收繳來的其余幾頁,把它們從保護皮紙間抽出瀏覽:城外一處毀壞比較嚴重的入土遺跡、什么溝渠,然后是排水通道。 “你們有試過找到這東西嗎?”就拓印面積而言,可推斷至少比紙面大,加上承托載體,全貌不亞于一些碑刻,說不定還有其它關聯(lián)附屬部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