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為這個答案感到滿意,地藏王菩薩的嘴角蕩漾起迷人微笑,眼神深情悲憫又充滿慈愛。 豐羽的眼睛漸漸睜開時,目光落在紅影身上移不開。 “你本自具足,內心澄凈美妙,就像宇宙虛空一樣湛然寂靜,這便是本性。 本性清凈無染遍及一切,圓融無礙,蘊含包容十方世界,常住寂靜,無生無滅。 是眾生產生了迷惑不解,違背了覺悟明凈之心與各種現象融合,因此引發出各種事物的認識,具有了世間各種形態的認識。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并非由因緣而生,也不是自然具有的“本性。”都是由因緣的和合,虛幻和妄有中產生的;因緣散盡分離,虛妄也隨之歸于滅。 由因緣和合與虛幻妄有產生的六根六塵,猶如光明不從日也不從虛空而出,但也離不開虛空和太陽,被圓融一切萬物的明凈之心包藏,是眾生產生出各種見解。 眾生應該以般若作為觀照一切的工具,悟得非實假有、無相無住之理,從而在思想上清除一切外相的束縛,一切不執著于心時,生出空明清凈的心地。” 豐羽聽得大為震撼,將地藏王菩薩意味深長的話語深深銘記。 “三千世界煩惱眾生,愛恨情仇如此刻骨,所見所聞如此真切,只有將這一切不住于心時會心生清凈,只有活著的當下此刻是真的。” 地藏王菩薩的手中,浮現一朵散發榮光的白蓮。 豐羽看得出神,凝望著菩薩拈花一笑的純潔模樣,這抹微笑猶如深廣的宇宙一樣安詳靜謐。 感受到自己被一片祥和安寧與清凈自在包裹著,他呢喃自語的訴說真實感受。 “身在人間,心在凈土,當下此刻便能離苦得樂,便能回歸拈花一笑一花一世界的湛然寂靜。” 虛幻的宇宙空間沒有時間流動,止于靜謐無聲的氛圍。 在這個湛然寂靜的光輝世界里,豐羽與地藏王菩薩相望,靜靜注視的目光仿佛一眼千年。 “苦從惡業來,來自起心動念的時候。不念惡,不思yin。 貪是蛇,要把貪心變布施;嗔是火,要把嗔變成智慧;癡是無明,要把癡變成明心見性;慢是傲慢自負,要把慢變成謙卑;疑是狐疑猜忌,對真理不屑,對事實不尊,對因果不敬,要把疑變成信任。 修是改變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 人體構造是人聚天地之德,陰陽之會,鬼魂相交,五行秀氣方為人。 人為凡夫俗子,擁有貪嗔癡慢疑,這是人性;佛為慈悲大愛,所以修行即是改變人的思維,一念進入佛的道中,擁有慈悲大愛,放棄人心的貪嗔癡慢疑。 五毒心便是苦之根本,欲修行佛道必先除五毒心。” 這一章講的佛法很重要,讀者可以多看兩遍體會。 澤天感恩感謝:小羅比100點幣打賞支持!中二少年迷茫1666點幣打賞支持! 最新網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