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肯尼思表示:關你屁事? 當然話肯定不能這么說出口, 記者問出問題后,他立即帶著張文雅離開了法院。 因為要等陪審團宣布裁決,張文雅沒有回家, 而是回了辦公室,ACLU的辦公樓距離法院不遠。他們也不能一直等在法院里, 誰知道陪審團什么時候出來呢。通常要等法院通知,他們才會回去。 李文和案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陪審團大概率會傾向原告勝訴,李文和要求司法部與FBI道歉,并負擔律師費用,甚至都沒有要求精神損失費。ACLU免費代理李文和,但要是被告掏錢,他們也是會開出費用清單的。 張文雅要面對的不是勝訴后的記者采訪,而是國籍問題。 她問:“我需要專門召開一個新聞發布會回答嗎?”她琢磨著這也挺有意思的, 她和肯尼思大事小事都要開個新聞發布會宣布,妥妥頂流待遇。 “不用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 要是今天陪審團出裁決結果, 就在法院前面召集記者說一下。” “那樣好嗎?我還想著讓媒體多報道李文和案。” 肯尼思笑了笑,“李文和案如果不是你接手了,現在沒人會關心。” 說什么大實話! 李文和案一點也不復雜,復雜的是政治格局。在政治面前, 所有的人都微不足道。 大選年總是花樣百出, 美國每四年為全球群眾獻上一出年度大戲,精神可嘉。李文和案已經在四年前達到目的, 擺了民主黨和戈爾一道,今年沒準還會發揮余熱。但就像肯尼思說的,她的話題性遠遠超過李文和案, 所以這事就不算個事了。 “你想好要怎么說了嗎?”他在沙發上坐下。 “考慮好了。” “不提前告訴我嗎?” “不。” 不高興。 “要是陪審團今天沒出來呢?” “那就在樓下開個新聞發布會。” “今天就要解決嗎?” “對。你必須正面回應,不然……” 不然很容易被群眾誤讀。其實群眾倒想不到那么多,群體的智商往往會被拉到極低,這是社會學的問題,人云亦云的居多,所謂“帶節奏”都是利用了這種群體心理。現在還沒有能在手機上使用的社交軟件,媒體仍然負擔了這個“帶節奏”的重任。查理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掌控所有的媒體,一旦有一家媒體暗搓搓興風作浪,那到時候就太被動了。 張文雅想了一會兒,不管陪審團是否能盡快做出裁決,她都會在下午四點舉行新聞發布會。 唉,好笑,居然需要認真的回應。 幸運的是,法院那邊午餐過后不到三點便通知ACLU回到法院,陪審團已經做出裁決。 * 不出張文雅所料,陪審團裁決原告勝訴,被告司法部和FBI共同承擔原告的律師費用,被告要公開向媒體承認李文和并沒有出賣國家機密,并且給出了懲罰性賠償金一百萬美元的裁決。 李文和當庭灑淚:不容易啊,錢不是問題,名譽才是問題。 張文雅同李文和握手,“李先生,恭喜你。” 李文和連聲說:“謝謝你,謝謝你,張女士。我真沒想到有一天能讓司法部認錯。” 張文雅微笑,“你來找我不就是想要司法部認錯嗎?” “我相信你一定會為我討回公道!”李文和很激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