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另一個方面說, 你也得有足夠的實力才能被人當成對手吧?張文雅一時還說不好被老美當成對手是不是好事,倒是有壓力就有進步, 這一點中國身體力行的進行了實踐。 “是對手嗎?”朗先生懷疑的說。 “不是嗎?沒有對手的霸主怎么是霸主呢?蘇聯解體了, 俄羅斯深陷在被家里養的白眼狼瓜分家產的窘況,顧不上跟美國扳手腕,美國一定要再找一個合適的對手。論國土面積, 加拿大不過是美國的后花園,澳大利亞是美國的小弟, 印度是美國的血包, 俄羅斯自廢武功,只有中國配成為它的對手。” 好像有哪里不對,但又……很有道理呢。 “而且還要看意識形態問題, 蘇聯解體了, 往下數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能匹配的只有中國。” 這倒是最有可能的原因,朗先生不由點點頭。 “你算是比較特別的, 你由白人養父母撫養長大,你的文化背景是純美國式的,而不是中國式的, 你的割裂感不像真正的ABC那么強烈。但總的來說,你還不能算是個真正的美國人。” 朗先生搖搖頭,“對, 這是我的苦惱。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比白人做的更好才能有同樣的機會。” “ACLU會好一點嗎?” 他笑,“會好一點。” “美國實際是把中國當成假想敵了,但又不認為中國有資格成為敵人, 他們會想把中國變成美國的血包,這是強盜思想,是中世紀歐洲的掠奪思想。他們沒想過‘合作共贏’, 只想用拳頭把別人揍趴下,好讓別人乖乖當它的小弟。這很糟糕呀,”張文雅搖頭,“當你把別人都揍成小弟,那就是高手寂寞了,也就沒有進步的動力了。這跟壟斷企業差不多,如果一個行業被一家公司壟斷了,這個行業就會失去活力。” 因為沒有“競爭”了。這個道理朗先生也明白的。 “中國人愛說‘越挫越強’,有壓力才有動力,美國如果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遲早會被中國趕上。” 朗先生不太相信,但他也不會非要不識相的跟她爭論個長短,只是溫和的說:“希望我能見到那一天。” “你有機會看到那一天的。” * 張曉峰樂得合不攏嘴。 中媒這幾天全在熱議中國女婿小肯終于宣布競選總統這事,非常樂觀的評論“小肯必勝!”,從地方報紙到中央級的報紙都多多少少說了此事。 文雅學院首當其沖,學校上下從幾位高薪誠聘的副校長到學生到清潔工都在說這事:我們的董事長要當美國的第一夫人啦! 嗐,美國雖然不做人,這幾年一直在挑戰中國的底線,整天搞事,很可恨,但要是我們的國民閨女能成為美國的第一夫人,那好像……非常不錯!都說美國總統不管是誰都不能改變美國的霸主國策,但能有個對中國友好的總統上位肯定又不一樣,兩國之間的關系也能緩和一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