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安東尼早上起來, 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一看自己昨晚種到了玫瑰色瓶子里的種子。 “她發(fā)芽啦。”小王子看了半天,伸手碰了碰對方嬌嫩的新葉,扭頭用很高興的語氣對北原和楓說道。 屬于童話的種子不受到陽光和水露的限制, 能讓她生長的只有那些屬于幻想般的故事,還有那些在別人看來甚至有點荒誕的童話。 “今天她看起來很高興。” 北原和楓也湊過來看了一眼,輕快地打了個招呼:“嗨, 你好?” 小小的嫩芽在風(fēng)中晃動了一會兒,很矜持地沒有說話。她可不想讓自己的話語變得低廉,為此必須要對每一句出口的話慎之又慎。 更何況, 她還沒有做好打扮呢。剛探出頭的小芽這么想著,幾乎是理直氣壯地扭過了頭。 “她是一朵很驕傲的花……”小王子趴在桌子上,看著這片小小的嫩芽,笑著說道。 他們現(xiàn)在住的這個民宿位于一個看起來排布得不怎么嚴(yán)謹(jǐn)?shù)慕謪^(qū),但是內(nèi)部布置得很漂亮: 墻壁是米黃色的,配上了淺橘色的家具和栗色的的窗簾,角落里放著一盆簡單的盆栽, 冰涼的日光從大型的玻璃窗里撒下來,讓它看上去簡約又明亮。 北原和楓把嫩芽和她的家放到了窗臺邊上,那里是陽光最好的一個位置, 可以平等地瞧著這個街區(qū), 而且還不會受到風(fēng)的困擾。 “我們今天去哪兒?”小王子拿邊上的小水壺給她洗了個澡, 然后好奇地對旅行家問道。 “嗯, 去菩提樹下大街隨便走走吧。” 北原和楓想了想柏林的整體布局, 最后還是決定去這條繁華的街道上逛逛:“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東西……說不定還能碰見一些有趣的藝術(shù)工作室?” “藝術(shù)工作室?” “就是一群人創(chuàng)造藝術(shù)品的地方。” 安東尼抬起頭,稍微思考了一會兒, 朝窗外指了指——那里的墻壁上被畫滿了各種各樣的街頭涂鴉:“藝術(shù)品……是那種嗎?” 墻壁被涂上了厚重的橘色, 上面用加粗的黑體字母狂草似的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nie wieder zensur in der kunst 藝術(shù)品永遠不要審查。 北原和楓微微的愣了愣, 然后溫和地笑了起來:“怎么說呢,也許還沒有,但是他們總是在這個目標(biāo)上不斷努力的。” 在柏林沉悶無趣、被工業(yè)所包裹的鐵灰色外表下,柏林人對自由的向往和內(nèi)心的熱情往往讓人感到驚訝。 那是一種迫切地想要打破舊有的束縛,想要帶來新局面,締造出全新生活的渴望。 ——很多人在思考這個世界,而我們應(yīng)該做的卻是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 北原和楓看著外面的這一行字,淺淺地勾了勾唇角:在某些角度上,沒有什么話能比這位德國人的發(fā)言更適合柏林這個城市了。 “走吧。”旅行家牽起孩子的手,蹲下身子給他換上了新的圍巾,又整理了一下對方的衣領(lǐng),語氣溫柔,“其實很多東西只要去看看,你就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就像是藍熊一樣?” “差不多。不過能和一只藍熊聊那么久,還一點也感不到奇怪,估計也只有你才能干得出來。” “可是北原也會啊。說不定還會向?qū)Ψ揭粋€簽名呢。” “哪里有啊,我看上去有那么幼稚嗎……” 菩提樹下大街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名字,就像是香榭麗舍大道一樣,光是名字本身就具有某種天然的畫面感和詩意。 菩提樹作為一種代表頓悟的樹種,給這條街道增添了額外的縹緲和靈動。 當(dāng)然,這來源于一個翻譯界的小誤會:原本它的名字應(yīng)該叫做椴木下大街,只是當(dāng)時的留學(xué)生在這方面犯了點小小的錯。 不過并不要緊,這個名字對種花家的人來說要更美一點,甚至可以讓人想起當(dāng)年在這條街道上高談闊論、得出了種種高明見解的哲學(xué)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