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封鳴是一個特別有想法的文化人,同時也是一個行動派,裝修期間,他就已經去找合作的出版社談好,把西樓雨之前,在雜志社上連載的小說直接出版成冊。 連載了這么長時間,故事也只進展到了三分之二,而且最后一次在雜志上發表的那一篇,宋清清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懸念,讀者們撓心撓肺地等著下一期雜志出來。 好不容易等到雜志上市,讀者們蜂擁跑到書店和報刊亭,結果打開一看,根本就沒有期盼中的連載。 第二天,某報刊還發了這么一個聲明——西樓雨和雜志社前期只是單純的合作關系,鑒于種種考慮,之前連載的小說不再繼續跟雜志社合作,接下來小說將會以整書出版的形式和讀者見面。 鑒于上半年西樓雨的熱度,一些記者嗅到了新聞的價值,經過細致的采訪,果然捋出了一條詳細的時間線和前因后果。 最后,不僅僅封鳴主編變成廣大讀者同情的對象,他現在的動向也被人熟知,得知他依然是西樓雨的編輯,會繼續和西樓雨合作,紛紛表示支持。 文化公司剛剛成立不久,封鳴就收到了,很多讀者的來信,表示支持的同時也表達了希望能夠早點看到整書出版。 至于雜志社那邊,半年前岌岌可危的雜志社,因為西樓雨的小說重新活起來,接到了不少廣告訂單。現如今,唯一的王牌走掉了,讀者流失,廣告自然也就沒有任何價值。 廣告被撤下,雜志社又回到了半年前半死不活的狀態。 雜志社的領導悔不當初,而其他員工也紛紛指責領導之前對封主編的排斥行為。 有一部分心思活絡的員工,知道雜志社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又紛紛找到封鳴,希望能夠在他的公司獲得一份工作。 封鳴在雜志社工作了這么多年,當然知道哪些人可用哪些人可用,權衡再三,又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封鳴主動去找兩個并沒有來找他謀取工作的前同事。 就這樣,文化公司的初期班子塵埃落定,幾個人各司其職,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心情遠遠超過當初在雜志社的時候。 不僅如此,宋清清這個大股東非常大方,她讓封主編給員工們開的薪水是他們之前在雜志社的三倍。 宋清清還跟封主編說,后面效益好的話,還要給大家發獎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