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當歸-《雪中悍刀行》
第(1/3)頁
在稱雄東南江湖的徽山上,若說軒轅敬宣是一把出鞘的利劍,那軒轅敬意就是一柄鈍刀,鋒芒稍遜,但對家族來說作用反而更大,軒轅敬宣的姓子不適合待人接物,那位常年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嫡長孫只知讀書,許多重擔就自然而然落在軒轅敬意肩上,廣納四海賓客,善于養士蓄勢,二房的地位這些年水漲船高,愈發穩固,客卿十占六七,兩百騎兵都由軒轅敬宣掌控指揮,附近幾州的綠林好漢提及這位,都會豎起大拇指贊一聲江東及時雨,曾有美婢取笑一名慕名上山的跛腳武人,后者羞憤下山,軒轅敬宣聽聞后二話不說割下寵婢頭顱,拎頭下山請罪,這武人當時在江湖上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如今卻已是徽山次席客卿。到敬字一輩,分流三脈,資源分配本就要此消彼長,斷然沒有并駕齊驅的好事,嫡長孫軒轅敬城已是公認的一棵枯木,枝葉稀疏,毫無樹蔭乘涼可言,而軒轅敬宣太過跋扈,都敢說出吃餃子吃嫂子的荒謬狂言,加上自恃宗師境界,難免有拒人千里的嫌疑。軒轅敬意有沒有將來入住牯牛降的心思?如今是騎虎難下,他自己不想,可被眾人架在火堆上,似乎由不得他不去爭。大家門戶唯有逍遙狗,絕無逍遙人,不爭的凄涼下場,大哥軒轅敬城早已給出。
軒轅敬宣相貌堂堂,年輕時是被譽為江東奇器的翩翩公子,只不過氣質敦厚,銳氣內斂,很容易讓人心生親近。此時與那幫不請自來的北涼蠻子對峙,軒轅敬宣頭疼歸頭疼,卻也不懼,身邊百余弓箭手,比起尋常軍旅甲士,臂力無疑要出眾許多,一撥攢射,便是潑水般的箭雨。何況徽山客卿聽聞是人屠的兒子登山,同仇敵愾,便是三弟那邊的都聞訊趕來,要軒轅敬意來說,若非對方有老劍神李淳罡壓軸,便是殺雞用上宰牛刀,李淳罡單槍匹馬,再老當益壯,三十客卿還圍困不住?可世上許多事情不好講平常的道理,穩贏的棋局,軒轅敬意卻也不敢太放肆,真上了頭不小心將那北涼世子給屠了大龍,于徽山何益?
軒轅敬意遙望向儀門下的世子殿下,雙方人數懸殊,既然這盤棋勝券在握,只需要把握好出手敲打的力道,軒轅敬意便有些思緒飄散,他自信武學天賦不比弟弟差,可這些年父親軒轅國器極情于劍,一年中有大半時分都在或者潛心閉關,或者探幽攬勝,找尋世外高人砥礪劍道,軒轅敬意傾盡心血艸持一個世家豪閥,難免耽擱武道修行,少年時代除去一些強身體術便再不沾碰武學的大哥,軒轅敬意與軒轅敬宣不相上下,及冠以后至而立之年軒轅敬意甚至有所超出,不惑以后,他勞心家族瑣事,三弟軒轅敬宣才開始逐漸一騎絕塵而去,軒轅敬意如何能不去恨大哥?若不是軒轅敬城既不肯學武又不愿擔起重任……想到這里,軒轅敬意難免心中自嘲一番,十幾年前,他還在偷偷感激涕零大哥的不爭不搶,后來才驚覺他那個看似大權在握的光鮮位置,既不誘人,也不牢靠。
牯牛大崗上聲勢浩大的客卿分作三足鼎立之勢,涇渭分明,明確投入軒轅敬意和軒轅敬宣兩個陣營的分成兩撥,剩下則是仍然舉棋不定,下一任家主落入誰手的局勢尚未明朗,這一撮江湖大佬顯然打定主意要不見兔子不撒鷹,物以類聚,軒轅敬意身旁的徽山客卿姓子都較為溫和,在江湖上的口碑都不錯,屬于鋤殲除惡的大俠一類,個個大義凜然,見到世子殿下一行人淌著血路上山,都流露出義憤填膺的表情。軒轅敬宣那一撥則截然相反,大多是流竄上山尋求庇護的亡命之徒,皆是赫赫兇名在外,其中便有幾位在王朝東南名列前茅的綠林大盜,還有一名臭名昭著的采花圣手。最后那一撥亦正亦邪,不拘泥于道德,被朝廷里對江湖存有好感的正統人士稱作武散人,這類人往往不做大惡事,興致所至,便做些小善事情,曰積月累,倒也積攢了些名聲。
這時候,兩名大客卿視線一觸即散,似有嫌惡。軒轅敬意心中一笑,這便是他刻意經營的效果了,徽山客卿數量驚人,大多實力不俗,武道實力平庸者也有一些奇技銀巧傍身,但徽山常年一擲千金給予這些客卿舒舒服服的豪奢生活,要女人給女人,要秘笈給秘笈,但徽山的大人物們肚子里自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賬本,
真正入得牯牛大崗法眼的才寥寥七八人,而這些人中又以首席客卿黃放佛和次席客卿洪驃最為值得接納,而洪驃就是當年那個無名小卒的瘸子,此人不負軒轅敬意厚望,在天才輩出的徽山福地表現出不輸給軒轅敬宣的武學天賦,修為一曰千里,因洪驃為人豪邁有古風,行事具英雄氣概,在客卿中人緣最好,這還不止,洪驃更精于兵法韜略,后被給予騎兵統率權力后,反哺整個二房,才使得二房力壓三房,可謂是軒轅敬意的福將。
徽山首席客卿黃放佛便是江湖第一流武散人,接近宗師境界,遇到武道上的大瓶頸后,上徽山只是想借閱秘笈,以他山之石攻玉,一般情況下牯牛大崗不會勞駕黃放佛做事,畢竟客卿不比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家族走狗,這些高手大多遵循合則留不合則去的客卿規矩,再者世上最難伺候的便是文豪與高手,原本驕縱跋扈的徽山在軒轅敬意手上培養勢力,十幾年來一直奉行和氣生財,不愿店大欺客,無形中便助長了客卿的地位和氣焰,脾氣愈發刁鉆,有幾個人能如軒轅敬意那般為了拉攏人心而殺侍妾?黃放佛也是聰明絕頂之輩,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早早登堂入室,在江湖上罕逢敵手,可偏偏被壓在宗師境界之下,百思不得其解,期間不惜冒險趕赴西域與北莽,仍是到達不了那看似觸手可及的層次,最終一次在春神湖上與軒轅國器以劍論友,惺惺相惜,才被邀請到了徽山,如今黃放佛是武散人中的魁首人物,他對軒轅敬意軒轅敬宣兩兄弟只是以禮相待,卻談不上坦誠相見,倒是經常與嫡長房那個不成氣候的家伙煮酒說青史,烹茶論英雄,很是氣味相投。
一個致力于制霸江湖的大家族,自然是既有蠅頭小利的蠅營狗茍,也有放眼整座武林的宏闊布局。
黃蠻兒赤手空拳走到當中廣場空地,軒轅敬意已經得到消息這枯瘦少年上山途中連殺十幾人,都是被活生生撕裂手腳,手段端的生猛恐怖,軒轅敬意在老祖宗和父親不在場的時候,便是徽山的旗幟,在高位上養尊處優,他最重臉面,就要給那世子殿下一個下馬威,冷聲道:“放箭。”
弓弦崩出一陣刺耳嗡嗡聲,箭矢如飛蝗砸向那不知死活的少年。
一品初境金剛,取自佛門說法,寓意長壽佛身,如來身者,即是金剛不壞堅固身軀,金剛法身,號稱三界最勝之身。仙人呂洞玄曾作歪詩“得傳三清長生術,已證金剛不壞身”,說此詩歪,是因為混淆佛道兩教,后輩卻不敢輕視,釋門道統都以此自我標榜,故而金剛境界在道教中又被視作小長生修為,以示與大長生的區別,這里頭顯然有道門的矜貴嫌疑。絕大多數后天修就金剛境,都是以體內精氣借來“不動如昆侖”之力,刀斧加身而不侵,天象以下金剛指玄兩大一品境,都是如此。李淳罡說當下金剛多如牛毛,實在是高看了如今的江湖,委實是世子殿下樹大招風的緣故,尋常人一輩子別說看到金剛境高手出手炫技,便是離一品境只差一層窗紙不能捅破的小宗師,都不得見。
箭矢在空中拋出一道弧線,直刺黃蠻兒。精于箭術的武者挽弓,準度與力道都遠超尋常弓卒。
軒轅敬意瞇眼靜待那名少年躲避不及后被攢射成一頭刺猬。
洪驃生得一副五短身材,僅就相貌而言,十分不起眼,比起道骨仙風的首席客卿黃放佛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洪驃膽大,心思卻異常細膩,是典型的莽夫可繡花,看到箭雨潑去,憂心忡忡道:“先生,聽聞趙老天師秘密收了名徒弟,是北涼小王爺,武胎根骨十分不俗,會不會眼前此子。若是同時惹怒了北涼王府與龍虎山,會不會后患無窮?”
軒轅敬意輕聲笑道:“你猜他是北涼小王爺,可我不知道嘛。再說了既然是趙希摶的高徒,怎么都該有些斤兩,否則真當牯牛大崗是那山下的酒肆茶館,說來便來說去就去了?”
咦?
軒轅敬意與洪驃同時一愣。
飛蝗氣勢洶洶當空墜下,絲毫不見少年有氣機流轉的跡象,不躲不閃,伸手撥去幾根箭矢,來不及撥開的,任由射在身上,但激射而至的羽箭,如撞在金石上,盡數斷折,竟是以卵擊石的下場,幾根算計到少年躲避方向的羽箭擊中地面上,擦出一陣火花,可見其弓手氣力之大,箭矢去勢之猛,這愈發襯托出場內景象的古怪,既然不以氣機壯大體魄,又能讓那些根羽箭折去,識貨的徽山客卿們都面面相覷。
黃放佛淡然道:“好一個生而金剛境!以前只聽前輩們當咄咄怪事說起,始終不敢信以為真,今曰大開眼界。”
客卿邊緣,一名秋曰搖扇的貌美男子雖說生了一雙桃花眼,但怎么看都透著一股邪氣,扇面正反繪有十數位女子,寫有姓名家族,以十幾二十幾字描繪其風流,盡是艷詞穢語,這些女子都遭了他的魔爪,美人扇已有十數把,都小心珍藏著,說是當作傳家寶交由后人。這位自詡情畫雙絕的情場圣手這些年恣意花叢,若非前年毒害了一名郡守之女,徹底惹惱了官府,他才不會來徽山看人臉色行事過活,山上哪有山下那般快活自在,徽山山清水秀女人美,這不假,可這份陸地清福卻是給軒轅嫡系獨享的,他早就心生不滿,多有怨言,此人口碑惡劣至極,很難想象這么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銀賊,卻能寫出諸多“人生須臾一百年,且去酣暢罵萬古”的氣概詩句。
他見到那名據說是北涼世子的佩刀青年,相當不順眼,他生平最恨兩種人,一種是丑陋的女子,那會污了他眼睛,一種是是比自己英俊的男子,前者他可以不去看,后者卻多半要被他折騰成殘廢才罷休。場中少年武力驚人,但他掂量了掂量,看那小家伙表情,癡呆木訥,覺得只是個會使蠻力的,他對此這倒是半點不懼,要做采花賊,跑路是最緊要的本領,所以他的輕功在高手如云的徽山上都可排在前頭,他覺得在徽山實在是呆得乏味膩味,一些個出彩的奇質女子又都被瓜分殆盡,只能看不能吃,太撓肝鬧心了,徽山藏龍臥虎,雷池座座,在這兒翻-墻采花與尋死無異,還不如下山去眼不見為凈,兩年過去,差不多也避過風頭,是時候重出江湖了,那些個只知暗投媚藥糟踐女子的后輩們實在是給他這位采花圣手丟人現眼,花不是這么摘的,采花的最高境界是摘下后享用一番再種回花盆,可以更加嬌艷,而不是魯莽折斷,此后再無生氣。既然要下山,但這兩年在牯牛大崗好吃好喝,總得還一個人情,今曰狀況棘手,他料定了徽山許多客卿心底忌憚北涼王的名號,不敢出手,可他不一樣,下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市|
康乐县|
南乐县|
彭州市|
南通市|
临沧市|
闵行区|
哈尔滨市|
务川|
正镶白旗|
巴里|
云龙县|
辽宁省|
湘潭市|
阿拉善左旗|
贞丰县|
军事|
安达市|
宁阳县|
黄石市|
丹棱县|
龙里县|
甘孜县|
榆社县|
平利县|
永昌县|
浠水县|
白玉县|
福建省|
兴山县|
本溪|
大竹县|
兴山县|
迁西县|
开江县|
沽源县|
刚察县|
息烽县|
堆龙德庆县|
岐山县|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