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方面,為了展示大楚的實力,讓金國對大楚不敢有覬覦之心。 另一方面,許仙記得一位偉人寫過一首詩: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最后,當然也是想趁機掂量一下金軍的實力,知己知彼,將來真的為敵,也好提前有心理準備。 童貫其實不想打這場仗,能夠收復燕云十六州,他此行功德圓滿,正想著盡快班師回朝。 童貫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收復燕云十六州,是許仙、諸葛半山、岳飛、韓世忠、郭藥師等人的功勞,和他童貫沒什么關系。 許仙的華夏軍其實很少正面去攻城略地,主要是處理戰后重建之類的瑣事。 之所以將許仙放在首位,童貫通過各種蛛絲馬跡串聯起來,終于明白,這一切其實是許仙在布局推動,諸葛半山只是順水推舟,幕后的大佬其實是許仙。 岳飛、韓世忠兩位最大的功臣原本只是小人物,小到可能不會出現在楚遼之戰中,論資歷、論功勞,他們都排不上位。 是許仙頂住壓力,說服諸葛半山,讓岳飛、韓世忠上位,才有了今天的勝利。 如果不是有岳飛、韓世忠的出色表現,換了別的楚國聲望、資歷、戰功更出色的將軍,都不可能如此輕易收復燕云十六州。 諸葛半山的先天術數再厲害,也推演不出無名小卒岳飛、韓世忠和郭藥師才是逆轉戰局的關鍵。 華夏 軍雖然很少進入正面戰場,每當攻打某座城池,久攻不下時,許仙總是會出現在軍營中,助楚軍反敗為勝。 在并肩作戰的三年中,童貫對許仙由敬畏轉為依賴。 既然許仙要助金取上京,童貫肯定是全力支持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