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二良去找趙大良商量。 結果趙母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因為趙大偉要娶城里的媳婦,要攢昂貴的彩禮錢。 趙老太太想吃的那些東西買不來,她就鬧絕食,鬧到暈厥過去,趙二良就得去請大夫,然后花一大筆藥費。 趙二良沒辦法,只能四處去借錢。 他以為趙老太太再能吃,這身體也吃不了多久了,就算自己難死,也盡量滿足她。 結果趙老太太這樣折騰了三年,趙二良跟媳婦熬不住先走了,家里欠了一屁股債,把這一堆爛攤子留給了兒子趙忠義跟他媳婦。 要賬的天天上門要錢,趙老太太折騰的愈發(fā)厲害,白天晚上不停地罵罵咧咧。 忠義媳婦那時候懷著身孕,挺著大肚子,別說營養(yǎng)的飯菜,連飯都吃不飽,每天餓的頭暈眼花,精神恍惚,沒多久就早產(chǎn)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趙老太太還去世了,家里又要照顧早產(chǎn)的孩子,虛弱的孕婦,還得給老太太辦后事,事情都堆在了一起,哪件事都需要錢去解決。 趙忠義去求趙母幫幫忙,哪怕操辦一下趙老太太的后事也好,哪想到趙母說老太太是在他們家沒得,就得他們家發(fā)喪。 后來再去,趙母直接鎖門,連人都不見。 他被逼的實在沒法兒了,只能跟村長借了錢,解了燃眉之急。 等把事情處理好,又在村長的協(xié)調下,把手里的口糧地都拿給要賬的人抵了債。 去易水河邊開了一塊兒沒人要的荒地當做口糧地,雖然產(chǎn)量不高,但還能湊合著活下去。 趙忠義媳婦生完孩子后,落下了病根,一到陰雨天,渾身的骨頭都疼得厲害。 孩子生下來就沒什么營養(yǎng),小臉蠟黃,瘦瘦小小的。 母子兩個需要人照料,但趙忠義也顧不上他們娘倆,跑去鎮(zhèn)上打散工,因為還有一堆債要還。 趙忠義媳婦就靠著那一畝的口糧地,硬生生地挨著身體的不適,跟孩子湊合著過日子。 這會兒夏糧未熟,家里也沒什么余糧,她每天給孩子吃一頓早飯跟一頓晚飯,早飯是紅薯稀飯,晚飯是野菜粗玉米面餅子,而她一天只吃一塊紅薯。 所以這日子到底是怎么過成這樣的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