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都拿來建魚塘?” 他并不是反對林知瑜拿口糧地建魚塘,而是作為一個長輩跟村長,提醒她一下,這口糧地來的不易,希望她想好了再下決定。 林知瑜聽到宋嶼川以前過得如此艱難,心臟像是被人重重錘了一拳,有些悶悶的。 這些,宋嶼川從未跟她提起過。 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早早地背負起生活的重擔,他日復一日拾掇這片地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呢? 肯定又難過又絕望吧。 氣氛頓時有些沉默。 李寶珠連湯都不喝了,看看李光明,又看看林知瑜,想要開口調節一下氣氛,卻又不知道該說些啥。 林知瑜緩了緩情緒,才說道:“李叔,這事兒我同嶼川商量好了,口糧地都拿來建魚塘。 當初嶼川用十年的時間把荒地變成耕地,是為了活下去,更是為了改變貧窮的處境。 事實證明,他做的是對的,他靠著這些地,上了大學,進了國營單位上班。 而我在這塊口糧地上建魚塘,也是為了奔向更好的生活。 如今國家大力提倡振興鄉村經濟,對這方面的政策也比較寬松。 我想趁著這個機會,把魚塘建起來,而且我跟鎮上的朋友談好了,等魚塘建好,產量上來了,就在村里辦個罐頭加工廠。 到時候村里人有份工作,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林知瑜對李光明也沒瞞著,把自己的計劃誠懇地說了出來。 想在易水村發展壯大,肯定要得到村長的大力支持,這樣路才會好走一些。 李光明原本淡定的臉上出現了一絲裂痕。 他除了當兵那幾年在外面,剩下的時間都在易水村,對這個從小長大的地方充滿了熱愛。 當上村長之后,他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村民們的日子都能過的好一些。 但他發現除了每天盡心盡力地處理好村里的瑣事之外,其他的他啥也做不了。 這一直都是他心里的一塊結,沒想到林知瑜三言兩句竟把它給撞開了。 他必須承認,在最開始得知林知瑜想用口糧地建魚塘養鯽魚的時候,他也覺得她是在折騰。 可她說的對,好日子不就是折騰出來的嗎? 改變現狀才是解決貧困的唯一出路。 “是我狹隘咯。”李光明臉上帶著和藹的笑意,整個人都輕松了不少,“瑜瑜,你建魚塘,需要用啥盡管開口,叔能幫的一定盡全力幫。” 不能幫的創造條件也要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