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稟陛下,這柴火準備的都差不多了,才更適合生火。” 馮征說道,“這水燒的差不多了,才可以下肉來煮。臣的想法是,至少得多有一批糧食,無糧,則商業不可穩固。” 說著,看了眼嬴政。 【我說的你懂了吧?得有糧食保障?】 【那么問題來了,糧食哪里來?】 馮征心說,【你這舍得為了支持商業,把國庫里的糧食,多拿出來一些當保障嗎?】 【如今,大秦最缺的就是糧食,不過,前段時間,你不是從權貴那里,誆了不少糧食嗎?就看你舍不舍得用了。】 【要是到了明年,反正我手里是不缺糧食,到時候看我耕田收獲,你再全國推行,晚個兩三年,全國也就不缺糧食了。】 【到那時,正好商業可以走出咸陽城,推廣到全國各地。】 恩? 聽到馮征的話,嬴政心中稍稍一動。 原來,馮征是在擔心糧食的事。 不錯,商業想要推行,那人的基本生活,務必得得到保證。 如何保證? 糧食! 人得有足夠的口糧了,那才放心做各種各樣的事。 比如,修長城,比如,開靈渠,比如,拓馳道。 沒糧食,人活不下去,怎么能做事? 因此,經商的基本保證,就得是糧食充足。 “若行商業,須得多少糧食?” “陛下,一時的糧食是不缺的。” 馮征說道,“但是,若是現在想要經商,得養大批的人,足足一年,直到下一年的糧食收成到手。因此,這總量須得不少。” 沒錯,就如同賑濟災民,一開始發的糧食少嗎? 不少! 但是,你一想到,要給這成千上萬的災民,足足養活一整年,一整年啊,需要多大的缺口? 因此,統治階級,自然就會權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