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標有一點和朱元璋還是不同,少年的他對這個世界還有一絲天真的幻想。 就如在宋濂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確實仰慕儒家,對于至圣先師孔子的仰慕也是自然而然。 張異雖然打破了他的幻想,但畢竟沒有實錘,直到眼前這份密奏,才真正讓朱標明白張異話中意思。 利益動人心,當儒教確立,天下讀書人將至圣先師孔子奉上神壇,孔家的后代也擁有一絲神性,事實上成為儒家人的圖騰。 可是圖騰就是圖騰,他應該安安靜靜地在那里供人崇拜,祭拜就夠了。 當他們也迷戀世間的權勢,身上那層光環就迅速退卻。 變得和朝廷中的勾心斗角的官員一樣,腐爛不堪。 皇帝冷眼旁觀,直到看見朱標臉上露出厭惡之意,他才滿意點頭。 張異關于教權和政權的描述,朱元璋心有體會,儒家名為家,實際上也算是一個特殊的“宗教”。華夏自古以來的傳統,就是政教分離,既然你孔家子孫享受了孔子的遺澤,享受天下讀書人供奉的香火。 再染指世俗的權力,就屬于撈過界了! “張家人別的話可以不聽,但他們對這一點是有切身的體會,老大,你閑暇之余,該多讀史! 我華夏上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正是張家第三代天師張魯建立的,張魯的試驗失敗后,張家人受到教訓,從此不再接近權利核心, 哪怕蒙古人在中原的八十年,他們享受了極大的特權,其實張家人也對接近權力中樞小心翼翼, 就這一點,他們比孔克堅看得清楚……” 朱標若有所思,又看了父親一眼。 張家沒有至圣先師孔子這層光環,也沒有綁架天下讀書人的大義,若沒有這層【分寸】,恐怕以父皇性子,龍虎山早就血染成河! “少年天真不是壞事,朕在你這個年歲的時候,未必做得比你好……“ 朱元璋看出朱標的失落,出聲安撫: “沒有人天生就能當好一個君王,人是一步步磨礪出來的,你日子還長,莫心急……” 朱元璋說到一半,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張異那張嘴臉,啞然失笑。 “父皇笑什么?” 朱標莫名其妙,老朱回答: “有張異這張臭嘴,倒是省了朕不少心力來磨礪你……!” 朱標登時哭笑不得,卻也覺得朱元璋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父皇也沒少被那張臭嘴磨礪!” “哼,你還敢諷刺朕?” 皇帝惱羞成怒,這小子反了天了,還敢當面取笑自己了,朱元璋做個要打人的動作,朱標跳起來拔腿就跑…… “你特娘的給朕回來!” “父皇說過,兒臣如果覺得自己沒錯先跑再說,跑贏了算我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