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元璋無聲點頭,說: “這小子不錯能力出眾,又有仙緣在身,最關鍵的是品性也可以!就算不修道,這孩兒也是個可造之材,只可惜呀……生在龍虎山!” 皇帝惋惜,朱標若有所思。 他倒是低估了父皇對這孩子的認可了。 張異從出現在皇帝面前起,他就是龍虎山的人,皇帝初時對他的利用,也不過是想借助他窺見未來的片段以趨吉避兇。 如果僅僅滿足于這個冤枉,張異的道士身份和龍虎山的出身,并不會讓朱元璋感覺到煩惱。 當皇帝惋惜張異龍虎山的身份,恰恰是朱元璋想給張異安排另外一個身份,卻顧忌龍虎山的背景而選擇不用。 那皇帝心中的選擇,其實不言而喻…… 朱標都想不到,張異在又是諷刺又是挖苦的情況下,性子偏激的父皇依然會動了這個心思? 這說明,朱元璋認可了張異除了“仙緣”之外的其他本事,動了愛才之心! “兒臣也覺得,張異放棄了繼承張家天師的想法,和龍虎山的關系就不大了,以張異的能力,若只是當個道士確實可惜……” “哼,他不當道士還能當什么?這小子讀書不行,你看他拿字寫得歪歪扭扭的,朕都看不過去!而且這小子一肚子壞水……三清不收他還有誰收他?難道還要讓他給朕當狗……不對,他說朕的官狗都不當!” 提起這件事,老朱那是滿身怨氣呀! “朕真有那么小氣?” 朱元璋送給朱標一道送命題,朱標尷尬一笑,趕緊回答: “那不過是張家弟弟童言無忌!” “哼,一個個都不跟朕說真話,算了,不問了!” 朱元璋突然覺得索然無味,開始思索這個問題。在遇見張異之前,老朱從意識到這件事。 一個人的出身和經歷會深刻影響他的性格,哪怕再英明之人,也很難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 皇帝的性格偏執,卻也不是那種完全不能聽進去建議的人。 只不過,沒有人敢跟張異這樣直言不諱對他說出真心話而已,且就算是有人說,老朱的反應大概率是惱羞成怒,弄死他! 他的自卑、對這世界的惡意和對親情的渴望,是他藏在內心深處他自己都不曾碰觸的角落。 是如果有人膽敢揭開,他會暴跳如雷的秘密。 世間聰明人很多,其他人未必沒有看出皇帝的秘密,只是聰明人同樣看得出他朱元璋可不是李世民,所以選擇看破不說破! 只有張異在機緣巧合之下,解開了老朱那層瘡疤,暴露在陽光之下暴曬。 疼,但卻也讓朱元璋有機會能直面自己不想面對的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