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丟出觀道觀-《劍來陳平安》
第(1/3)頁
人心不是街面,能夠一場大雨過后,就一下子變得干干凈凈。
京師那場帝王將相和販夫走卒眼中,皆是神仙打架的風波,依舊漣漪不斷,當時陳平安幫著種秋給閻實景他們教拳,當時少年那些湊熱鬧的朋友,就是漣漪之一。老將軍呂霄走下城頭后,跟孫子孫女吹噓自己跟陳平安是忘年交,也是,狀元巷附近許多戶人家的搬遷,更是。
丁嬰一死百了,俞真意御劍遠去,只留下種秋收拾殘局。
送了曹晴朗去學塾,陳平安原路返回,撐傘行走在依然寂寥冷清的大街上,隨著朝廷逐漸放松對這座坊市的戒嚴,街道上已經可以見到稀稀疏疏的路人,但人氣還是很淡,多是一些膽子較大的江湖人士,來此瞻仰戰場,對著街上那條被鳥瞰峰劍仙劈出的溝壑,嘖嘖稱奇。
至于牯牛山一帶仍是禁地,被圈禁起來,朝廷下令越過雷池者殺無赦,出現了許多欽天監官員的身影,俞真意留下的那棟簡陋茅屋,也未拆掉。
一些武林豪俠瞧見了陳平安,只當是跟他們一樣來此仰慕宗師風采的人物。
陳平安猶豫了一下,去往那座武館,登門拜訪,門房見他不像“挑館子,砸招牌”的角色,又氣質不俗,便不敢怠慢,很快去跟館主通風報信,教拳的老師傅親自來迎接陳平安,聽說后者是慕名而來,頗為自得,隨從弟子亦是覺得臉面有光,主要是關于武館授拳的章法路數,陳平安說得頭頭有道,寥寥幾句,就說到了老人心坎上,顯然事先是確實聽過武館名聲的,京城武館,真正的收入,還是撈到幾條憧憬江湖且兜里有銀子的大魚,有了這些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撐腰,武館才能有油水,吃得住苦、有天賦的弟子,是里子,來武館混個熱鬧的公子哥,是面子,兩者缺一不可。
老師傅在正廳款待陳平安,讓弟子端上了茶水,開始閑聊。
聊到了涉及武學根本的校大龍一事,老人沒有深談,也不會這么不講究,隨便外傳細節,只是感慨哪有那么容易找到好苗子,運氣好,四年五載,收到這么個得意弟子,運氣不好,十年都碰不著一個。
老師傅還說練拳不單單是強身健體,更像是給學拳之人遞兵刃之舉,首重武德,不然教出來的弟子武藝越高,若是心性不佳,就喜歡仗勢凌人,就越能闖禍,一言不合,三兩拳就打死了人,最后還不是要連累門派和武館。
陳平安又問了一些外家拳拳理,老師傅起先藏藏掖掖,面有難色,陳平安故作恍然,說自己忘了正事,掏出了二十兩銀子,放在手邊茶幾上,說打算近期在武館學拳,但是不保證每天都來武館,老師傅眼前一亮,這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跟陳平安說起了那些最爛大街的拳理。
陳平安一一記在心中,嘗試著跟《撼山拳譜》相互佐證,聽過了這些粗淺拳理,陳平安終于下定決心,搜集這方天地的武學,從低到高,不用太多,以后練拳之余,可以隨手翻翻,說不定可以有意外之喜,就像之前撼山拳的六步走樁,融合種秋的頂峰大架,就成功讓陳平安一舉破開四境瓶頸,而且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尤其是那種丁嬰走入白河寺大殿、種秋第一次露面走向自己的“氣勢”,此方天地所謂的天人合一,陳平安覺得大有玄機,說不定返回浩然天下后,還有額外的裨益。
而且極有可能,將來五境破六境,契機就在這其中,陳平安猜測離開靈氣稀薄的藕花福地后,自己會陷入泥濘境地,狀況有點類似樊莞爾當初在白河寺大殿外,就是那種身負重石、拖泥帶水的遲滯感覺,又有點像是楊老頭當初在自己手腳上嵌入的四張真氣符。
這是陳平安練拳以來,第一次活了,開始嘗試著自己去想得失,迎敵期間,悟得種秋的頂峰大架就是例子。
一開始練習撼山拳,為了吊命,那是埋頭苦練,按部就班,不敢有絲毫偏差,六步走樁和劍爐立樁,一遍又一遍,幾乎都要被他把拳架子給打爛了,爛熟于心,融入魂魄。哪怕后來在竹樓被崔姓老人授拳,還是老人教什么,我陳平安就學什么。
不是說這不好,而是拳練到這一步,若是崔姓老人看在眼中,叫半死不活,已經殊為不易,只是還不夠,想要更進一步,更非吃得住苦就能成,需要機緣去開竅,外人不能說,說了反而不靈。
但是陳平安沒有意識到,他練拳百萬之后,才有此開竅,可練劍一事,他卻早早學會了活學活用,齊先生在古寺那破開粉袍柳赤誠一劍,劍靈在山水畫卷“出鞘”一劍,自己劈向穗山一劍。
都已經是他陳平安的劍。
阿良曾說他陳平安練劍一定比練拳更有出息。
便是此理。
教拳或者教劍之人,拳法太高,劍術太高,學拳學劍之人就越難由死到活。
其中艱辛坎坷,鄭大風就是一例明證,天資足夠好,境界已經足夠高,堂堂九境武夫,可直到老龍城,在那生死一線,才因為旁人陳平安的言語,悟出“弟子不必不如師”一理,才破開瓶頸。
練拳要修心,陳平安兩次詢問種秋最得意的小弟子閻實景,為何不敢出拳。
為何種秋沒有對閻實景太過失望,并非種秋對這位少年沒有寄予厚望,而是陳平安本身已經給出過答案,種秋可說“拳高莫用”四字,閻實景暫時說不得做不到,一樣的道理,“迎敵三教祖師,撼山拳意不可退”,陳平安經過千錘百煉之后,說得到也做得到,但是閻實景如今抓不住其中精髓,不用強人所難。
這其中的彎彎繞繞,需要自己出拳百萬、自己行走江湖,才能真正勘破。
通過閻實景和他小師妹的對話,陳平安已經明白自己的“不同尋?!?,種秋弟子這樣的天之驕子,魔教鴉兒和簪花郎周仕,無論是修為還是心性,竟然都不如他,但陳平安目前仍未看清楚自己在藕花福地的舉世無敵,好在陳平安已經模模糊糊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跡象,這就是踏踏實實的一步,這是純粹武夫的一大步,浩然天下許多八境、九境武夫都不會有的心境機緣。
陳平安離開武館后,回到住處,枯瘦小女孩在屋檐下發呆,滂沱大雨轉為淅瀝瀝小雨,她見到了陳平安后,咧嘴一笑。
陳平安發現她身上有些濕漉漉的雨水,假裝沒有看到,拿了裝有那架琵琶的包裹,要去找姓蔣的寒士書生,離這里隔著三座坊市,并不算近。
等到陳平安離開院子,剛剛走出巷子,鬼鬼祟祟的小女孩便趕緊拴上院門,在屋檐下有模有樣“練拳”,是偷學陳平安模仿丁嬰和目盲道人的雷法架子,一手攤開朝天,一手握拳在身前,緩緩而行。
兩者門檻都極高,一個是這座天下的天下第一人,一個涉及了練氣士的雷法,陳平安暫時都只有粗劣架子而無幾分真意,更別提一個連拳都沒有學過的小女孩。她學了這套“拳法”之后,便覺得有些無趣,改為其它架勢,都是當時她在大街上偷師而來的,有種秋的某一次出拳,陸舫劈開街道的一劍,陳平安的六步走樁,小女孩歪歪扭扭,不得其門而入,當然全部學得皮毛都沒有。
胡亂折騰了半天,小女孩呼喝聲中,來了一個氣勢洶洶的回旋踢,結果把自己給摔得不輕,起身后就覺得餓了,一瘸一拐去灶房那邊偷吃東西,她覺得自己已經學得了一身高明武藝,打算等到曹晴朗
回來后,先拿他練練手,當然前提是陳平安不在場。
陳平安在一座屋頂上看著她的胡鬧,皺了皺眉頭,默默離去。
昨夜跟她聊天,問她幾歲的時候,她說自己九歲,還隨隨便便伸出了雙手,其中一只手掌彎曲了一根小拇指,而其余四根手指極其筆直。
而且她從水井那邊拎桶而回的時候,陳平安細致觀察過她的呼吸和腳步。
陳平安撐傘走在街上,決定以后不在小院練習走樁。
蔣泉是一位寒族子弟,寒窗苦讀十數載,腹有詩書,是在家鄉郡縣是公認的神童和才子,只是輸了在科舉制藝上,如今雖然落魄,可并未怨天尤人,與同鄉學子合租了一棟宅子,每日依舊勤勉讀書,只是眉宇之間,愁緒淡淡,每天讀書疲乏之后,都會走出巷弄,在街角好似等人。
兩位同鄉知曉蔣泉的心結所在,今天便帶著他去臨近一座坊市購買書籍,說是購買,其實三人都囊中羞澀,翻一翻某些版刻不多的圣賢書籍,遠遠瞅幾眼如絕色佳人的孤本善本,解解眼饞罷了。
在掌柜不耐煩的眼神當中,三人悻悻然走出書鋪,看到外邊站著一位持傘背行囊的年輕男子,望向蔣泉,問道:“是蔣泉嗎?我是顧苓在京城的親戚,有事找你?!?
蔣泉滿臉驚喜,雀躍道:“我是我是,我就是蔣泉,她人呢?”
如今南苑國京師不太安生,她上次去找親戚借錢后,就沒了消息,加上他所住臨近巷弄還死了人,衙門那邊當時態度惡劣地驅散了旁觀眾人,卷了鋪蓋將尸體帶走,只聽說是個死相凄慘的江湖女子,有人猜測定然是死于恩怨仇殺,這讓蔣泉擔憂已久,日復一日,這些天連書也看得靜不下心。
那人淡然道:“我們顧家在京城好歹是官宦門庭,雖說顧苓這一房顧氏在地方上,仕途不振,聽說還有人混了江湖,已經好些年沒臉皮跟我們聯系,這次她主動找上門,一開口就是借錢,家里長輩不太高興,倒不是在乎這點銀子,只是覺得有辱門風,不愿認這個親戚,顧苓執意要借銀子,還信誓旦旦說你肯定可以高中,所以她很快就可以還上銀子,那人還會將她明媒正娶,家里長輩深知科舉不易,豈會相信一個窮書生,可以考中進士,便跟顧苓要了這把琵琶,才愿意借錢給她,同時要求她答應一件事,只有等你考中了進士,才答應你們見面,如今她已經在返鄉路上,也絕對不會與你書信往來?!?
那人摘下行囊,遞給蔣泉,還掏出一只鼓囊囊的錢袋,“里頭有銀子五十兩,還有兩張銀票,節省一點開銷,足夠你撐到下一次春槐了,你蔣泉要是沒信心考中,我其實也可以捎話給顧苓,你們倆私奔了便是,一個舍了家風,一個舍了圣賢書,好歹能夠在一起過日子,我覺得總好過苦熬三年,到時候被家里長輩光明正大地棒打鴛鴦。對了,家里長輩氣憤她鉆牛角尖,私底下摔了琵琶,你以后有機會,可以再給她買一把新的?!?
蔣泉愣在當場。
窮書生相信眼前這個年輕人,真是富貴門庭走出的世家子弟。
其實他內心一直在打鼓,站在此人身前,蔣泉有些自慚形穢。
他怯生生問道:“你為何幫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屯昌县|
高密市|
江津市|
五常市|
黄大仙区|
海口市|
鸡东县|
保山市|
通河县|
建瓯市|
南郑县|
静安区|
德昌县|
安宁市|
门头沟区|
樟树市|
荆门市|
左贡县|
类乌齐县|
临洮县|
旅游|
东至县|
福鼎市|
福建省|
清河县|
苏尼特左旗|
翁源县|
绥宁县|
两当县|
彭山县|
常德市|
洞头县|
杨浦区|
榆林市|
即墨市|
澳门|
曲沃县|
潢川县|
乌鲁木齐县|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