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遠行-《劍來陳平安》
第(3/3)頁
寧姚問道:“你知道那棵樹是什么樹嗎?”
陳平安搖頭道:“不知道,我只在這個地方看過,其它山上好像都沒有。”
寧姚沉聲道:“相傳若是有家族陵墓生出楷樹,是儒家圣人即將出世的祥瑞氣象,且這位圣人,必然極其剛直,一身浩然正氣,所以在你們這座天下,必定會得到格外的青睞。”
陳平安哦了一聲。
什么儒家圣人,祥瑞啊正氣啊,這位草鞋少年都聽不懂。
寧姚問道:“你就不羨慕山上那個女人?也沒有想過為什么這棵楷樹,不是長在自家祖先墳上?”
陳平安答非所問,開心道:“今年清明節,我還能給爹娘上墳,真好。”
寧姚猛然站起身,這次輪到陳平安一屁股坐進背簍。
寧姚在一旁捧腹大笑。
————
小鎮學塾僅剩下五個蒙童,出身高低不同,年齡大小各異,其中以一個身穿大紅棉襖的小女孩,雖然出身于福祿街,但是她在學塾里從不欺負人,不過也不喜歡湊熱鬧,從來只喜歡自己胡亂逛蕩。小鎮最西邊那戶人家,李二的兒子李槐,也在這座鄉塾求學,他爹娘帶著姐姐離開了小鎮,唯獨留下了他,李槐非但沒有哭鬧,反而高興壞了,終于不用受人管束了,只是到了晚上,這個寄住在舅舅家的孩子,做了噩夢醒來后,就開始撕心裂肺嚎叫,結果被驚醒后的舅舅舅媽聯手鎮壓,一個使用雞毛撣子,一個使用掃帚。
其余三人,分別來自桃葉巷,騎龍巷,杏花巷,兩男一女。
齊先生在下課后,送給他們一人一幅字,要他們妥善保管,仔細臨摹,說是三天之后他要檢查課業。
那是一個齊字。
在蒙學散去之后,垂垂老矣的掃地老人,沐浴更衣后,來到齊先生書房外,席地而坐。
老人開口詢問一個關于“春王正月”的儒家經典之問。
齊靜春會心一笑,為之解惑,講述何謂春,何謂王,何謂正何謂月。
這就是儒家各大書院特有的“執經問難”,課堂之上,會安排有一位“問師”,向講學之人詢問,可以有一問數問,十問甚至百問。
這一場問對,發生于齊先生和老人的第一次見面。
那已經是八十年前的陳年往事了。
不過當時齊靜春是詢問之人,回答之人,則是兩人共同的先生。
老人問完所有問題后,望向齊靜春,“可還記得我們去往山崖書院之前,先生的臨別贈言?”
齊靜春笑而不言。
老人自問自答,“給我的那句,是‘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給你的那句,是‘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老人突然激動萬分,“先生對你,何等器重,希望你青出于藍!你為何偏偏要在此地,不撞南墻不回頭?為何要為一座小小城鎮,不過五六千人,就舍去百年修為和千年大道全部不要?!若是尋常讀書人也就罷了,你是齊靜春,是我們先生最器重的得意弟子!是有望別開生面、甚至是立教稱祖的讀書人!”
老人渾身顫抖道:“我知道了,是佛家誤你!什么眾生平等!難道你忘了先生說過的明貴賤……”
齊靜春笑著搖頭,道:“先生雖是先生,學問自然極大,可道理未必全對。”
老人被震驚得無以復加,滿臉錯愕,繼而怒喝道:“禮者,所以正身也!”
齊靜春笑著回復一句,“君子時詘則詘,時伸則伸也。”
看似無緣無故,隔著十萬八千里,但是老人聽到之后,臉色劇變,滿是驚疑。
齊靜春嘆了口氣,望向這位跟隨自己在此一甲子的同門師弟,正色道:“事已至此。那幾個孩子,就托付給你送往山崖書院了。”
老人點點頭,神色復雜地起身離去。
齊靜春自言自語道:“先生,世間可有真正的天經地義?”
————
兩輛馬車在天遠遠未亮的時分,就從福祿街出發,早早離開小鎮。
晨曦時分,一個草鞋少年帶著兩只大布袋子,動身去往窯務督造衙署外等人。
一只袋子,裝著一袋袋金精銅錢,另外一只,裝著他覺得最值錢的蛇膽石。
但是等到天大亮,衙署門房提著掃帚出來清掃街道了,少年也沒有看到出發的馬車。
他只好厚著臉皮去問,問衙署名叫陳對的那撥客人,什么時候才從福祿街出發。
門房笑著說他們啊,早就離開小鎮了。
草鞋少年目瞪口呆,劉羨陽那家伙不是跟自己約好了天亮以后,才動身嗎?
那一刻,少年視線有些模糊。
跟門房道謝之后,少年就開始轉身狂奔。
跑出小鎮,少年一口氣跑了將近六十里路,最后沿著一道斜坡,精疲力盡的少年走到坡頂,看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前延伸出去。
少年蹲在山頂,腳邊放著沒有送出去的銅錢和石頭。
一個佩劍懸刀的少女悄無聲息坐在他身邊,氣喘吁吁,氣呼呼道:“你不是掉錢眼里的財迷嗎,怎么這么大方了?全部家當都要送出去?就算劉羨陽是你朋友,也沒你這么大手大腳的啊。”
少年只是抱著頭,望向遠方。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晋县|
宜兰市|
亳州市|
东明县|
浦江县|
呼玛县|
兰溪市|
余江县|
来安县|
安丘市|
曲阜市|
龙山县|
年辖:市辖区|
顺昌县|
莱阳市|
龙泉市|
托克逊县|
新乐市|
大足县|
报价|
成武县|
汉沽区|
建阳市|
盐源县|
灵寿县|
文安县|
临湘市|
固始县|
叶城县|
永仁县|
斗六市|
淳安县|
安庆市|
衡阳县|
东安县|
扶绥县|
玉门市|
新竹县|
栾城县|
温泉县|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