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旁的小劉見齊校長還想推辭,他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便開口幫忙勸說。 蕭慕悠也開了口。 “齊校長,我們撥給學校的慈善款必須專款專用,每一筆都必須詳細記錄,到時候我們會有專管人員不定期下來核查賬本,所以,這些錢也不是給了你們讓你們亂用的,你也不用有什么負擔和不好意思的。” 幾經勸說,齊校長終于接受了蕭慕悠他們的好意,一陣感謝后,也是再三承諾。 “你們放心,我老齊雖然沒讀過太多的書,但是這學校的帳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絕對經得起你們查驗。” “有齊校長這句話,我相信以后這筆錢一定能幫助到更多的小朋友,那風琴的事,這兩天咱們就盡快解決,小劉向導,我們對這邊不熟悉,還需要你派人把風琴送到學校來。” “蕭總放心,我一會兒就去聯系,一定盡快讓這里的娃娃上一堂像樣的音樂課。” 之后,小劉便離開了這里,因為這邊信號不好,他必須爬到再高一點的山頂才能有信號打電話。 又是忙碌的一天,因為趕了一天的路,公益小隊的人下午也沒有干什么事,都在帳篷里休息,還有幾個年輕人臨時充當了一下學校的老師,上了幾節課,倒是也體驗了一回當老師的感覺。 蕭慕悠傍晚的時候也忍不住去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課,而且還是五六年級的英語課。 因為這里的五個老師只有一個會教英語,所以這邊的孩子都是從三年級開始才學習英語,這起步已經比大城市的孩子晚了兩年,所以這邊五六年級的孩子的英語水平也僅限于一些日常用語。 看到這樣的情況,蕭慕悠又是一陣感嘆。 都說大山里的孩子只有念書一條出路,可是看到這里落后的教育資源,稀缺的教師,蕭慕悠覺得這哪是一條出路啊,這分明是一座獨木橋。 就這比外面落后兩年的英語教育,就算政府有一些優惠政策,以后這些孩子們有機會考上高中,可到時候他們這些孩子和別的孩子根本不在一條起跑線上,往后要想在考上大學何其困難。 傍晚吃飯的時候,蕭慕悠找到了小劉,詢問了一些情況。 “劉哥,你們陽山縣像這樣的學校還有多少啊?” “多著呢,和瓦善小學差不多情況的有十幾所,另外還有一些學校也只是情況稍微好一些,可和咱們縣城的學校比起來,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差了好多。” “那三元鎮呢,這樣的學校還有幾所?” “一共三所,其實這些年我們已經在想辦法把這些學校都集中到一起,可要建一所帶宿舍的學校,需要的錢不是一點,所以就一直拖著。” 蕭慕悠聽到后,若有所思,沉默了許久后開口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