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陛下,老臣以為,此舉實有不妥啊!” 張本意味深長地開口道:“如此大規模的擴大朝廷官吏數量,帶來的隱患簡直太多了。” “其一就是官員多了那朝廷開支就會隨即增長,陛下又準備推行高薪養廉之策,這兩相結合之下只怕朝廷每年用于官員俸祿的開支,都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官員俸祿增長得越多,朝廷財政開支也就越多,真正用到老百姓頭上、發展民生的錢財自然就會變得越少,這不是一件好事啊陛下!” “其二,讓中央部寺監進駐地方,老臣以為這確實沒有必要,地方設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指揮使司三司并立,互不統署互相監督,決計不會出現什么反叛作亂之事,陛下又何苦再如此行事,平白擴大朝廷規模呢?” “這機構變得臃腫,官員人數大幅度增加,不但會損耗朝廷財政,還會致使人浮于事、爭斗不休,整個大明官場都會變得烏煙瘴氣,于國沒有絲毫益處啊!” 不得不承認,張本這位老尚書,還是經驗十足的。 朱高煦眉頭緊鎖,端起茶杯陷入了沉思。 說白了,張本反對的原因,主要就是冗官冗員冗費的問題。 這“三冗之患”,最典型的代表,莫過于前宋王朝。 從前宋的真宗(趙恒)、仁宗(趙禎)時期起,行政機構越來越龐大,財政負擔急劇增加,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出現了機構重復,官員數額迅速增加的情況,官僚機構疊床架屋,通過科舉考試錄取的官員越來越多,這就使官僚隊伍迅速膨脹,許多無真才實學的紈绔子弟。 甚至是為了安排這些獲得做官資格的人,朝廷對各級政府機構采取“有定官,無限員”的辦法,盡量擴大各級政府機構的容量,簡直就是離譜到了極點! 在前宋朝廷如此肆意放縱之下,那些個文人士大夫更加肆無忌憚,大肆將自家的子侄晚輩安排進入官場,甚至是剛出生不久的幼兒都被列入官僚隊伍的名單里面。 如此一來,由于官僚人數惡性膨脹,官僚機構臃腫不堪,因而衙門作風盛行,官員奢侈腐化,辦事因循守舊,無所作為,“冗官”之災日益嚴重,進而導致了“冗員”和“冗費”的問題。 因為官員人數增多,朝廷需要的財政開支自然就大大增加,需要撥出數十倍的俸祿去供養這些不干正事的所謂官員。 “三冗”泛濫成災,使得前宋王朝形成兩大弊病,一是生產萎縮,國家財政空虛,“積貧”總是極為嚴重;二是軍事制度敗壞,國防力量薄弱,對遼、西夏的侵擾無能為力,“積弱”問題相當突出。 “三冗”導致“兩積”,再加上前宋王朝最有名的文臣黨爭,生生耗盡了大宋王朝的國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