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是詩經里的詩歌,秦風無衣。 眾人隨即跟著曹昂的拍子一同在吟唱,“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幾人的腔調雖然與優美搭不上半分關系,然則,吟唱的情緒充滿了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情感,那種氛圍令人不禁受到強烈的豪情壯志之感。 “篤篤篤。”便在這時屋外響起了清脆的敲門聲,坐在最外面的曹馥看向曹昂,見兄長向他點了點頭,曹馥會意,輕聲開口道:“請進。” “吱呀”一聲,門開。 只見門外一男子,年齡與曹昂相仿,只見其身材高大,一身玄色袍服在身,腰系玉帶,也不只是故意還是天生如此,腰背始終有些微駝,面色有些病態的蒼白之色,噙笑卻顯得冷冽,發冠裹挾著發髻高高豎起,只見他掃視屋內眾人一眼,向著上首的曹昂作揖道:“河內司馬懿,不請自來,冒昧拜見長公子。” 曹真眉頭一挑,心道:“此人怎得來了?”只見曹昂挑眉,目光灼灼的看著司馬懿,這個他前世比較痛恨的人之一,司馬仲達許都令大員司馬防的二子,用曹昂的話說那便是,曹魏集團大股東之一家的孩子,其人自幼便是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師從陸渾山有著“鐘瘦胡肥”美譽的胡昭,胡孔明。名門子弟出自名仕,這在漢末這個時節,司馬懿乃是妥妥的閃光存在,說起來,曹操與他司馬家淵源頗深,只因為當年就是靠司馬防的舉薦,曹操才能成為設置五色棒揚名都城的洛陽北部尉,乃至后來,曹操可以名列西園八校尉,司馬防都給予了曹操支持。 今時的曹操集團有如此規模,除了宗親與潁川士族的功勞外,也少不了以司馬家為首的河內士族的扶持。所以在集團的內部,司馬家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仲達來了?還請上座。”曹昂和煦的說道,雖然此時司馬家欲扶持曹丕已經是藏不住的事情,但是明面的友好還需維持,且今后的較量也要克制,需要在曹操的底線之上來進行,說好聽點就叫做君子之爭,且看是曹昂與宗親厲害,還是有河內士族扶持的曹丕更勝一籌。 司馬懿搖了搖頭,道:“方才,吾于外面,聞得諸位在此吟唱詩經,可謂慷慨激昂,心中生出仰慕,特來討上一杯酒水,還望長公子不吝賜下。”司馬懿此話倒是不假,自學藝歸來后,便想著廣邀好友與此樓中酒宴,他確實是奔著曹昂來的,只不過不全是因為什么詩歌的吸引,他尚在山中之時,就收到父親多次來信,心中都是在提及司空長子曹昂此人。 首先司馬懿很是欽佩曹昂的膽量,因為以士族的眼光來看,曹昂無論是不喜與他們相處,還是兩郡所謂的“土地改革”都是與士族作對的信號。 士族比起寒門、庶民來說,各種資源異常豐富,一個家族通過很多年的發展,它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資源,他們本身“家底豐厚”,后代們先天就可以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長大。不僅僅是這樣,他們的勢力基礎也很厚,于是機會就會變多,就會很容易成功。 他們有著更多試錯的機會,一個人,想要成功,必須要經歷不斷的試錯。一個貧窮的人,只要犯一次錯,他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來彌補錯誤。而家族資源多的人,他們有錢可以讓子弟們多次試錯,這樣獲得最后的成功的機會就變多。 士族家庭能夠延續主要還是家族勢力在起作用,士族們一般和其他貴族產生聯系。士族們之間相互通婚、互相捆綁,最終,形成了一整個尾大不掉的勢力,哪怕是當權者也不得不在考慮他們的利益同時再去做別的事,士族子弟們依靠這種家族勢力,很輕松就能得到平民沒有的官職以及機會。 士族們能夠長久的維持家族富足,最主要之一還是要依靠教育。 學識的普及才是士族子弟們能夠成功維系的關鍵因素,其中,士族們更加靠近中央的管理系統以及社會的優勢階層,他們更知道未來社會優勢階層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于是他們對后代的教育就變得更有方向、更有效率。 此時便有天下藏書一斗,士族獨占七分,兩分在皇室,一分在天下寒門的說法! 最令士族鳴鳴得意的便是,他們深諳處世之道,比如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無論當權者是誰,收益的只有長盛不衰的士族。 曹昂那“土地”改革,就是割向士族的第一刀,沒有了兼并的土地,就少了很多的資源,同時庶民在獲得土地之后,每年只需要向朝廷繳納=稅收,一年的收成可以養活一大家子,很明顯的就可以杜絕,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現象,這是利國利民的政策,但卻是在割下士族身上的肉才能實現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