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柳中城一戰,匈奴右鹿蠡王付出戰死近七千人,受傷五千人的代價慘勝。 看著一片廢墟,城池倒塌的柳中城已經沒了鎮守的意義,右鹿蠡王選擇了連夜北上,打算與左鹿蠡王合并一處后再做打算。 大約一天后,龜茲國和焉耆國聯軍的重裝部隊在交河城三百漢軍的帶領下前來支援柳中城。 然而等待他們的是人間煉獄,一片廢墟,除了滿地堆積殘缺的尸體之外,無一活物。 柳中城內一個巨大的深坑以及塌了的城池,讓他們實在想象不了在這里發生了什么,就算見識過虎蹲炮的漢軍也想象不出來什么東西能造出這么大的破壞。 滿地無一完整的尸體以及遠超那些城墻根散布的尸堆顯示著這里發生過的他們無法想象的慘烈。 與以往冷兵器的慘烈相比,熱兵器的出現讓戰爭的殘酷性更上一層樓。 饒是久經殺伐的老兵,在這無處下腳遍地都是被血洗的水坑現場,也將吃了的早餐吐的一干二凈。 柳中城駐守的八百漢軍,得以幸存者九十八人,其中之一便是姚三。 車師后國戰場上,盤踞務涂谷的四國聯軍與匈奴大軍對峙著。 匈奴人在右鹿蠡王加入之后兵力達到巔峰,共計四萬二千多可戰之兵。 他們分兵兩萬防止務涂谷漢軍支援,還有兩萬兩千人馬想著復制攻打柳中城的成功模式拼死拿下金蒲城和疏勒城。 然而在晚上有點燃的火油還有類似拴著繩子的孔明燈,甚至類似煙火一樣的照明物,讓偷襲成為不可能。 一旦發現匈奴人在射程范圍內集結,哪怕在匈奴人他們距離城池三百多步,就能遭到猛烈的實心炮彈或者開花彈的炮擊、射程達千步的床弩、毒氣炸彈以及陶罐炸彈的臨空襲擊,手段層出不窮。 原來耿恭除了虎蹲炮,還部署改良過后放大版的大型配重投石機,其威力比之前傳統飛石車大多了,一次性能將幾十斤的重物投擲到三百步之外。 那意味著投石機一次性就能投擲數十枚自制的陶罐炸彈,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集束炸彈,一炸一大片,當然也有因為火捻子太短,炸早成了煙火秀,又或太長,導致陶罐摔碎成了放火之物。 不過這就已經足夠了,已經足以將匈奴的進攻線再往后推了。 對于散兵線推進,迎接他們的也是各種小陷阱,比如一尺深放了鐵釘淺坑,不小心踩上腳掌就被廢了;再比如捕獸夾,不小心觸發之后能將小腿腿骨瞬間夾斷…… 還有很多這種不致命卻能致殘的小玩意。 也不知道耿恭準備了多少這般看似不起眼卻能起奇效的小玩意。 在面對近百倍于己的敵軍,金蒲城的漢軍還敢出城,他們利用匈奴燃起的狼煙身著匈奴人的服裝接近到距離煙墻十多步的時候,透過狼煙縫細向集結中的匈奴人,一頓狂轟濫炸,而且襲擊之后還能全身而退。 等匈奴人追擊的時候又會掉入漢軍布置的定向反步兵地雷陷阱。 在沒有傷到一名漢軍的情況下,匈奴人就已經損失了倆千夫長以及傷亡過千,左鹿蠡王與右鹿蠡王產生了嚴重分歧。 左鹿蠡王建議圍困守軍,通過饑餓等辦法逼迫他們出城。 右鹿蠡王主張不計代價,靠著人數硬懟。 然而面對準備充分的金蒲城和疏勒城,匈奴人這兩種辦法都未奏效。 與此同時負責防御務涂谷方向的匈奴人想著主動進攻以漢朝為首的四國聯軍,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他們每天還要遭到來自漢軍遠距離的轟擊和近距離冷箭射擊,也不好受。 反觀以漢朝為首的車師龜茲焉耆四國聯軍同樣難受。 首當其沖的就是人心不穩,戰斗力最強的要數漢軍,怎奈漢軍人數稀少,守城尚可,進攻不足。 其次就是嗷嗷叫著要復仇的車師士卒,只是兵力也偏少,除了留守交河城之外,能騰出來的人數也不是很多。 至于龜茲國和焉耆國聯軍共計一萬七千多騎,充滿變數,士氣最低,人心最不穩。 原因無他,換作誰前一秒被自己要揍的人揍了個半死,后一秒就得幫揍自己的人揍自己的好伙伴的時候,誰都不能心平氣和老老實實的聽從自己準備要揍的那個人。 聯軍將領圖里坤倒是有眼光,見識漢軍一次性報銷了自己近三分之一的輕騎之后,知道匈奴大軍再也無法對漢朝造成影響了,所以他是真心實意的押寶壓在了漢軍身上。 無奈漢軍太少,自己軍中太雜,打小九九的人太多,如今兩軍陷入對峙,軍中謠言四起。 有人說身為龜茲國大將軍圖里坤投靠漢軍打算自立為王;還有人說龜茲國國王已下令要將參加攻打交河城的士卒家屬已經全部斬首;又有人說由于陣前反叛,匈奴優留單于親率本部人馬已經踏破龜茲國國都了…… 以至于看似人數最多的龜茲國和焉耆國聯軍成了漢軍一方的定時炸彈。 漢軍在防止匈奴人反撲的同時還要防止這支部隊嘩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