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屯田制度-《明末:遼東雄獅》
第(1/3)頁
楊承應在金州推行的是一種帶軍事管理性質的屯田制度。
以戶為單位,十戶為一屯,推舉一名屯長。負責領發農具、種子和鄰里糾紛。
十屯為一莊,由德高望重的鄉老擔任莊長。調解鄰里糾紛,注意莊內是否出現形跡可疑之徒。
五莊為一鎮,由衛所里的總旗擔任鎮將,率領一個總旗的士卒負責維護治安,緝捕盜賊。
除此之外,設立積善堂和幼兒所,專門負責收留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和無父無母的孤兒。
至于負責的人選,楊承應請齊大壯擔任。
齊大壯起初不肯擔任,他只想回去打鐵過日子。
楊承應就拿出“三顧茅廬”的誠意,終于把他說動,管理這個積善堂和幼兒所。
當然,金州衛百廢待興,實在沒有多余的財力和物力養著他們。凡是有一定勞動力的,要干一些活兒來貼補。
這活兒不是種地,而是紡織。
織出來的布匹,楊承應可以通過來往的商船,賣到大明沿海城市或者朝|鮮。所得收入全部歸積善堂所有,用于改善他們的生活。
就算這樣,也有例外出現。
比如幼兒所的紡車前,就有一個叫菜兒的小女孩,年僅十歲。她不是孤兒,可是父親在這次戰火中去世,只留下她和母親相依為命。
她母親雖然年紀不大,卻總是生病。到手的土地,也無力耕種。
為了生活,她逼不得已找到齊大壯,懇求在幼兒所紡線,換取錢財給母親看病。
齊大壯瞧她可憐,就答應了。
結果,不少小姑娘找上門。
幼兒所小小的院子里擠滿了十歲以下的小姑娘,積善堂也多出來不少的老人。
“大人,你看這……”
齊大壯把手一攤,“俺本想做件好事,沒想到惹出這么大的麻煩。”
楊承應微微一笑。
這群被生活逼得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真會順桿爬,趁機減輕自己身上的負擔。
他還沒開口,菜兒就急哭了:“大人,不要趕菜兒,菜兒還要給娘親抓藥,我……我可以不在這里吃飯。大人,求求你了……”
說完,她不由分說的跪下磕頭。
楊承應趕緊把她扶起,說道:“你安心的做事,我不會趕你走。還有每餐要吃飽飽的,如果辦不到,下次我不讓你來了。”
“謝謝大人。”
菜兒擦了擦眼淚,馬上重新投入工作。
當日粥棚前目睹的一幕幕,在楊承應的眼前再度浮現,心如刀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中市|
红桥区|
新龙县|
鸡西市|
合肥市|
开原市|
石嘴山市|
简阳市|
苍南县|
安达市|
河源市|
桓仁|
恩施市|
惠水县|
靖西县|
太和县|
乐清市|
阿拉善左旗|
高陵县|
叙永县|
大宁县|
陇西县|
东方市|
和田县|
历史|
肇源县|
饶阳县|
辽源市|
寿光市|
平度市|
枝江市|
宿州市|
疏附县|
鹿泉市|
湘阴县|
昆山市|
广河县|
晋宁县|
翼城县|
古田县|
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