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四 雀爭-《大明烏紗》
第(1/3)頁
朝廷里又是風又是雨的,方從哲罷相,葉向高上臺主內閣事,東林的左光斗、楊鏈、劉一燝等重臣掌握了主動權。在東林凌厲的攻勢下,繼方從哲之后,前吏部尚書又引咎辭職,東林推舉黨徒趙北星出任吏部尚書,雙方正在交鋒。如果趙北星出任了吏部尚書,那么就可以很明確一點,東林黨將完全替代浙黨成為執政黨。
這些事情,張問也管不著,只是靜觀其變,看趙北星會如何作為。這幾天黃仁直的同鄉沈敬被接了過來,和黃仁直住在一起,張問便請二人到宅中的客廳見面,想看看這個沈敬是什么樣的人,能勝任什么公事。
張問自坐于前院北邊的客廳里等候二人,只出屋門迎接。過了一會,黃仁直和沈敬便走了進來,張問與二人作揖告禮,入廳分賓主入座。張問坐于北,黃仁直坐于東,沈敬坐于西。在北方,是以左為尊,黃仁直先來,是張問的第一幕僚,自然就坐東面。要是在江南民間,黃仁直就該坐右手,習俗有所不同。
張問端起茶杯,揭開杯蓋吹氣的時候,觀察了一下沈敬,見他身材短小,差不多比黃仁直還矮了半個頭,雖然才四十多歲,但是兩鬢已經斑白,眼窩深陷,臉色暗黃,面部棱角分明,骨頭粗大,故臉上看起來肉很少。身穿長袍,但是麻布的,還很舊。看來已經窮困了有一些日了,不過還好洗的比較干凈。
張問放下茶杯,隨意找了個話題開始,“我記得有個修道的仙人和沈先生同名,對了,叫沈敬煮石。”
沈敬強笑道:“慚愧慚愧。大人說的那個沈敬,恐怕是民間臆造。”
沈敬煮石那是個道教的故事,說的是浙西有個人叫沈敬,自幼學道,后來云游至鐘山,遇見一位老太婆,給了他一塊白石,說是能煮成仙果。沈敬煮了十年還是一塊石頭,后來就泄氣不煮了。后來那位老太婆又來到了,說你得到這石頭,何不心懷虔誠、消除疑慮地煮它如果這樣,不用十年便可吃了。如果心中疑信參半,雖煮上十年,仍然是吃不得的。然后沈敬就繼續煮,煮成了仙果,忙沐浴清潔,將石頭吃下去,頓時,他變回了童顏,須像漆般黑亮,心中清朗,身體輕捷。變成神仙了。
“哦?”張問故意試探道,“人心至虔,將石頭煮成仙果,也并非不可能,為何先生如此肯定?道與佛,都是教人向善,人之向善,如水之向下也。”
張問說人心至虔,也不是不可能生的事,其實是在試探沈敬,借此了解他的觀念,從而判斷他的性格和思想。
沈敬搖搖頭道:“在我看來,人向善,和水向下,連一丁點關系都沒有。”
張問聽罷呵呵一笑,不置可否。又聽沈敬說道:“道是道,物是物,兩廂毫無關系的事,為什么要扯到一起?比如事沒有辦成,是才能不濟方法不對,和道德高下有何關系?”
“格物明理,朱子精神,乃科舉正理。沈先生如此看待經義,怪不得未中舉人……”張問心下覺得沈敬很對口味,但也忍不住挖苦了一下。張問不得不承認,自己雖然也是科舉正途出來的人,不過那些理學只用來考試,他骨子里的觀念卻趨向于實用。
“那大人認為朱子精神是宇宙至理?”沈敬聽罷,有些浮腫,眼袋很重的渾濁眼睛突然很認真地看向張問。聽黃仁直說他平時酒喝得很厲害,所以張問認為他眼睛的浮腫可能和飲酒過多有一定的關系。
沈敬看著張問的嘴,很是關注張問的回答。張問明白了,不僅自己在選人才,人才也在選雇主。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有一幫有相同理念的人,才能聚到決策層,如果張問和沈敬的觀念不同,可能沈敬寧愿只為張問寫寫文書之類的活。
張問呵呵一笑,說道:“朝廷用理學教化臣民,明理懂禮,自然有朝廷的道理。只是經世致用之時,諸多玄理不定有用。”
沈敬點點頭,看向對面的黃仁直道:“黃兄果然眼光獨到。”
黃仁直摸著胡須笑道:“賢弟以后盡可與老夫全力輔佐大人,有朝一日大人若留名青史,不定你我二人也能掛個名,呵呵。”
張問又道:“聞黃先生言,沈先生通兵事,且曾經游歷遼東。請教兵事以何為本?”
“大人這個問題問得太籠統了,具體事自然應該具體說。如果就統說兵事,我還是推薦孫子,孫子兵法雖相去千年,但仍然算得上根本兵學。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勝負之分,道、天、地、將、法五因決勝負耳。道為位,是正義,是天理,是民心。故大人所問以何為本,當以道為本。”沈敬侃侃而談,話語平靜,語言樸質,絲毫沒有故弄玄虛的口氣。
張問來了興致,又問道:“遼東事,沈先生覺得誰的方略比較靠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会东县|
夹江县|
沂水县|
定陶县|
德化县|
吉安市|
定远县|
平原县|
巴马|
中江县|
商城县|
潍坊市|
额尔古纳市|
安阳县|
克东县|
拉孜县|
日土县|
黑河市|
榕江县|
东宁县|
柳州市|
广西|
玉环县|
广饶县|
始兴县|
镇坪县|
建平县|
汕尾市|
千阳县|
同德县|
木里|
咸阳市|
陈巴尔虎旗|
明水县|
文水县|
苗栗市|
中超|
碌曲县|
安仁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