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非常可惜的,并非古老名校畢業且又缺乏人脈關系的安培,沒有得到巴黎理工學校人事部的青睞,只能繼續待在里昂。直到有一天,巴黎理工的校長康克洛將軍將此事當作一個笑話,告訴了執政官后,情況隨即發生了變化。 五周前,遵從父親的意愿,準備外出相親的安培,忽然發現自家門外來了一名憲兵,那是對方專程送來巴黎理工的助教聘用證書。 而等到他作為學校的助理教師進入巴黎理工之后,居然驚奇的發現,在自己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年齡效仿的年輕天才,其中就包括27歲的傅里葉(年紀最大),21歲的馬呂斯,18歲的蓋-呂薩克,22歲的畢奧,15歲的泊松(年紀最?。?,以及19歲的龐索等二十多人。 事實上,這些產自法蘭西的未來“科學大咖”,都是安德魯執政官通過警務部從法國成干上萬名,號稱天才學生中,逐一篩選出來的。至于上位者的篩選標準,簡單且粗暴,主要在與穿越者是否聽聞過對方的姓名。 安培清楚的記得,自己與傅里葉、馬呂斯、呂薩克與泊松等20多位“科技小妖”,或是作為助理教師,或是以學生身份,進入巴黎理工學校的第一天,日理萬機的法蘭西執政官還抽出了半天時間,專程趕到了巴黎理工,并在校長辦公室里親切接見他們。在那之后的第三天,卡爾諾才正式接任巴黎理工學校的校長。 在今天波旁宮的年會會場上,巴黎理工學校的師生來了近百人,至于那個特殊班級的成員們自然是全部出席。不過,第一執政最為關注的,就是傅里葉、安培、馬呂斯、呂薩克與泊松五人。 …… 或許是對臺上的某個院士講述的研究課題不怎么感興趣,安培不自覺的晃動了身體,先想著打個盹,閉眼養精蓄銳。 此刻,年紀最小的泊松卻不知從哪里湊了過來,他還壓低了嗓音,對著安培,還有一旁的傅里葉,神神秘秘的說道:“兩位老師,再等一會兒,執政官公民會敘述一個怪異的數學猜想。請記住了,你們可以去聽,但盡量不要去想,更不要試圖驗算結果!” 滿臉詫異的安培和傅里葉相視一眼,想著要繼續追問時,小泊松已不見了蹤影。一刻鐘之后,安德魯院士再度走到會場的講演席。 此時此刻,安德魯準備在他最不擅長(應該是非常糟糕)的數學領域,拋出一枚用心險惡的詭彈,震懾一下那些脾氣不太好的數學家與物理學家。 談及1795年之后,19與20世紀的數學發展史,即便是作為文科生的安德魯,也清楚最具殺傷力的幾個重磅炸彈,諸如運用于物理與數學方面無所不能的“傅里葉轉換”,可以上天攬明月,入海擒蛟龍的“完美微積分”,以及石破驚天的驗證“費爾馬大定理”。 但關鍵的問題,是這些數學問題與答案根本不是人做出來的,唯有“天才中的天才”方能搗鼓。即便是讓安德魯拿著這些問題的答案,他也沒辦法看懂,更別說詳細描述出來。 退而求其次,或是說另辟蹊徑,安德魯很快又想到了一個困擾現代人一百七十年,至今無人可以解出來的數學難題。 此刻,在安德魯身后,充當助手的小泊松將一個移動黑板推了出來,呈現在臺下的八百多名與會學者面前。 很快,大家就注意到黑板上描繪的是一副1794年的巴黎市區地圖,用白色粉筆精細勾勒了48個選區的界限,并用1,2,3,4的數字加以標識。 安德魯側著身,手指黑板上的1794年的巴黎行政區域圖,語氣謙遜的說道:“大約在十個月前,當我進入救國委員會的時候,就看到了這一張地圖。由于日常工作的緣故,差不多每天都要面對這一張巴黎行政區圖,并在上面用不同的顏色紙片與圖釘,標注各種需要自己關注的工作事項。于是在不經意間,我忽然想到一個四色問題,一直無法用嚴謹的數學邏輯來論證。所以,借著今日良機,與大家分享一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