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火還在燒。 群臣直勾勾盯著火苗。 望著火苗引燃書信,書信逐漸發黑、燒焦。 殿中極為安靜。 君臣皆是極有默契的靜靜等待著。 直到所有書信縮成一團灰燼。 大殿里的空氣,彌漫著焦味,有些讓人難以呼吸。 但每個人的心情,卻是與之相反,格外輕松,舒了一口氣。 無論是密謀造反,還是和反賊交往過密,都很影響名聲。 尤其是小皇帝打出了漢家威風,打退了張淮陽之后,更是如此。 萬一被朝中政敵,或是有利益糾紛的世家大族,以此為借口,狠狠來上一刀。 哪怕是楊仲這種五朝老臣,都得掉上幾塊肉。 皇帝看了信不要緊,只要沒了信件,也就沒了罪證。 沒有罪證,就不能將他們污名化。 劉恪更是心中大定,一塊懸著的石頭,落下了。 主要是這些信件...... 都是空的。 過年發紅包好歹也是一摞五塊十塊。 他索性全塞白紙,也就看著厚實。 這才過了多久,就算能搜出些書信,也搜不出這么多。 那造了反的四家,也沒必要留太多和他人的往來書信,留下話柄。 所以劉恪思來想去,索性直接造假。 反正誰也不知道這四家到底留沒留書信,到底又存了多少書信。 即使懷疑,也沒有求證的機會。 一旦燒光,那假的,也變成真的了。 而且還能讓朝中文武,世家貴族,全都對這造反四大家產生敵視。 你說你個狗東西,沒事把咱們往來的書信存著干什么? 怎么?是想當做把柄,事后威脅? 那你是真的狗,這么不厚道,也別怪我作壁上觀了! 如此一來,抄家夷九族,就更為順利。 三軍糧草,文武犒賞,那還是問題嘛? 至于賈無忌的《治民疏》,只是個引子。 想開窗,先破屋。 先說要創造一個沒有門第之見的朝廷! 世家肯定不同意。 然后退一步,說只是想抄家,砍幾個腦袋,你們把手收一收。 世家就默許了。 “取士不問家世,婚嫁不問門閥”,治民疏的主旨很難做到。 劉恪都不能確定,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 但這不重要,他可以一步步慢慢來。 賈無忌要的,只是《治民疏》的名,一個大義、民意加身,讓自己的身家性命有保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