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濃眉大眼,方臉寬額,須發(fā)皆白的老將奪路而出。 其身后還有許多年過半百,頭發(fā)花白,手持兵刃的壯漢。 再后面,則是一些拿著各式刀劍,甚至干脆就是長柄農(nóng)具在手的平民百姓。 “廉漢升?!” 城頭上的乞顏石一眼認(rèn)出來人,微微皺眉。 當(dāng)年長安之戰(zhàn)時,他就見識過這位漢將的射術(shù),箭矢透骨,能力并不在自己之下。 二十年過去,廉漢升辭官已久,他都以為這老頭子早死了,沒想到還能出來礙事。 乞顏石心里倒也不懼,二十年前兩人平分秋色,二十年后他依然在巔峰。 而廉漢升已經(jīng)七老八十,又還能拉弓幾次? “老將軍,你當(dāng)自己還年輕嗎?!!” 他拳打敬老院,手起拉弓,連珠兩箭。 “總有人年輕,也總有人要與年輕人論個雌雄!” 廉漢升梗著脖子,亦是強硬無比,對著城頭同樣連珠兩箭。 他看都不看,便趕來到劉恪面前,拜下: “大漢故武衛(wèi)將軍,廉漢升,救駕來遲,望陛下恕罪!” 劉恪眼中的疲累一閃而過,精神為之一振: “一點都不遲!” 他回首望著這群年過半百的士卒,以及看似身子單薄的百姓,個個悍勇異常。 大漢家家戶戶都習(xí)武,還有民間特色游俠兒。 一個漢人就相當(dāng)于一個預(yù)備役,這也是簫元常之前能迅速召集一批民兵的原因所在。 而且大漢朝廷一向鼓勵百姓與軍中士卒一同御敵。 不僅砍腦袋有賞錢,追逐蠻夷,奪還被蠻夷搶走的財物,還能分潤一半。 所以武德充沛的漢人,尤其是服過役的青壯年,哪怕退役后去種田了,去做些小營生,也會在閑時拿起兵刃,砍幾顆蠻夷腦袋賺些零花錢。 這就是強漢。 “國之將亡,大漢豈無人耶?!” 劉恪直視城頭乞顏石,大喝一聲: “依漢律,能與眾兵俱追,先登陷陣斬首一級,購錢五萬!斬胡兒百首,可封關(guān)內(nèi)侯!” 大漢律令,管你是牛是馬,湊足一百個蠻子腦袋,自己還能活著,就能封侯。 就是不知道為啥李廣一輩子都沒湊夠數(shù)。 “一漢當(dāng)五胡,不是打出來的,還真以為是唱戲唱出來的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