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家家主當即明白事態(tài)嚴重,都顧不上空氣中的血腥味入鼻,迅速傳看。 “衣帶血書......” 看完后,三人俱是倒吸一口涼氣。 先皇當年于南遷前登基,屬于兄終弟及,因而新皇這一脈,并不算漢室嫡系大宗。 所以先皇臨跳崖前,本打算傳位給皇兄的遺孤,北浦郡王劉堡,而非剛當上太子沒多久的劉恪! 當年漢室南遷時,北浦郡王劉堡只有八歲,群臣不可能在亂局之中還扶持一個小孩子當皇帝。 現(xiàn)在卻是二十八歲,正適合。 可未曾想,劉恪篡改遺詔,自己登上了皇位。 而宮中的劉堡處處受制,直到最近,才找到機會將寫下的血書,送出宮外。 不求重登大位,只希望能夠?qū)⒄嬲南鹊圻z詔公之于眾,還漢室一個朗朗乾坤。 至于這血書為什么到了宇文贊手里,倒也并非難以理解。 宇文氏族中有女子,被北浦郡王納為妃子,死的早是早了點,但依然有這么一份外戚關(guān)系在里面。 正因如此,算來算去,整個瓊州城中,也唯有宇文氏,是劉堡能找到的最強助力。 宇文贊已經(jīng)是淚流滿面,顫抖著雙手掩面: “我三弟宇文拜,身為輔政大臣,早就知曉此事,只是一直暗地不發(fā),想要謀求機會,找出朝中劉雉兒的同黨,一并處理,肅清朝綱。” “當朝攝政,并非謀逆,實在是無奈之舉!” “三郎本是打算攝政,直接清理朝中貳臣,廢去劉雉兒那篡位逆賊,保證朝中穩(wěn)定,才能抵御來襲的東胡大軍。” “待東胡大軍退去,再與朝中文武共同扶持北浦郡王登基,還政于帝,另尋機會興復漢室。” 周家家主周賈身形干瘦,頗有城府,并沒有輕易相信宇文贊的話,只是說出心中疑惑: “既是如此,先皇為何又要立那劉雉兒為太子?” 宇文贊眼中精芒一閃,握緊了拳頭: “這世上又哪有不為己的人呢?” “即使是小宗,先皇也想要自己的兒子繼位,而非侄子。” “可惜先皇僅有六子。” 周賈心中疑惑更甚: “前五位皇子都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離世,我是知曉的。” “可既然已經(jīng)特意將劉雉兒從民間接入宮中,又立為太子,便是認為其可繼承大統(tǒng)。”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