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壽春縣城北邊十幾里,有一座八公山。八公山是壽縣城北諸山中之一山,向為名勝之地。 八公山名,起自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八公在此學道成仙的神話故事。 《水經注》:“淮南王折節下士,篤好儒學,養方術之徒數千人,皆為俊異焉。多神仙秘法鴻寶之道。忽有八公皆須眉皓素,詣門希見。門者曰,吾王好長生,今先生無住衰之術,未敢以聞。 八公咸變為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煉金化丹,出入無間,乃與安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者,俱得上升。 其取升之處,踐有石陷,人馬跡存焉。故山即以八公為目?!? 由此神話,又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典故,八公山遂揚名于世。 至晉在此展開的“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舉南侵,謝安委謝玄為前鋒都督,以八萬兵力擊敗號稱百萬的秦兵,成為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之戰。 苻堅、苻融登壽陽城望八公山草木皆類人形,疑為晉兵,敗逃時聽風聲鶴唳,亦以為晉追兵,遂出“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八公山更名聞天下。 這八公山上,有西漢淮南王劉安修建的王宮,只不過年久失修,如今已經有些破敗了,經過時間的流逝,王宮也變成了道觀,只有十余人的道士居住其中。 袁耀讓太史慈暫時接管了道觀,在此地進行施粥賑災之用,那些道士倒是十分樂意。 畢竟這是有功德的事情,道觀里的道士們自然支持,他們不僅支持,還分出人手來幫助修建粥棚,搭建臨時的木屋。 而袁耀經過兩日的轉悠,在這八公山附近逛了個遍,卻并未找到他想要的石炭。 正當袁耀有幾分沮喪的時候,他靈機一動,想到袁術一開始跟他說過,有鐵匠已經采用石炭進行鍛造,便在壽春找到了一個鐵匠工坊。 卻正好看見這鐵匠工坊里面,那爐子里燃燒的,正是燒的火紅的煤炭。 見到此物,袁耀當即大喜,與其聊了幾句之后,便問清楚了這煤炭的來源。 原來在壽春北面三十多里的下蔡縣城外的山中,就有很多的石炭,而且是裸露在山脈表層的煤礦,許多煤炭資源,甚至都不需要怎么挖掘,可以進行直接開采。 八公山就在下蔡縣與壽春縣的中間,袁耀聽完頓時大喜,連忙邀請老鐵匠跟隨自己一起前往那下蔡縣的山中探尋煤礦。 在老鐵匠的帶領下,袁耀當天便見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煤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