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子嬰瞬間茅塞頓開。 這就是三川郡糧產如此多的原因?!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確定不要重復征稅,讓百姓踏實,他們辛辛苦苦一年種出來的糧食,不會被莫名其妙的苛捐雜稅收走。” 收稅,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 收的多了,國庫充盈,但百姓壓力過大,說不定就要鬧事。 收的少了,國庫沒錢,很多項目就干不成,像什么水利、長城、造船之類的,哪一樣不要花錢? 找準這個平衡點,非常重要。 江夏不懂,但…… 蕭何懂。 江夏只是提出一個大致的想法,蕭何就能制定一個極其完美的方案出來。 “子嬰受教了!三川能有先生,確實是三川百姓之福啊!” 子嬰感慨一句,馬上又問道,“各種律法、規定,我尚且沒來得及仔細研讀一番。不過,我看三川郡的卷宗,全都是一種潔白如雪的紙張所記載。” “我問了三川郡其他官吏,這紙張似乎全都出自陽武,造價也不甚昂貴,可是真的?” 江夏點點頭。 紙,其實這個年代已經有了,只不過質地粗糙、數量稀少,價格昂貴,所以很少有人會用。 大家普遍知道的東漢蔡倫是改造了紙,讓紙變得價格低廉,普及了起來。 而江夏所做,只是讓蔡侯紙提前了幾百年而已。 只能說,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只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一切皆有可能! “此紙,我命名為相里紙,乃是墨家后人相里安改良。相里紙造價低廉,現在已經在三川郡普及,我也命人將大量書籍謄抄到相里紙上,放在圖書館供所有人翻閱。” “所有人?!”子嬰一愣,三川郡的卷宗中倒是有記錄,三川郡圖書館,藏書兩千余種。 沒想到,圖書館居然是所有人都可以進去看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