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民夫翻個白眼,“看你還是讀書人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都不知道?” 扶蘇,“……” “仙地天高地遠,能拿回個別仙物,我們已經很滿意啦!” 扶蘇聞言點點頭,這民夫說的不錯。 他今天看這毛驢拉了這么多的石塊,居然完全沒有累的樣子,要是真的干起活來,說不定跟牛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有這一個神物,就已經讓陽武百姓超出其他地方之人許多,要是再來幾個,陽武恐怕…… 嗯? 牛? 扶蘇一愣,現在大秦各地耕牛都是稀缺的貴重物品,每一頭牛都要經過嚴格的登記檢查,甚至每年都要派人去地方,一旦發現牛受了傷、瘦了,養牛和當地官吏都是有罪的。 可如果珍貴的耕牛用毛驢來代替呢? 照民夫所說,陽武的毛驢多的是。 所以說…… 這就是民夫說農活簡單的原因? 因為在陽武已經用毛驢完全代替了耕牛? 就在扶蘇以為陽武沒有別的仙物之時,民夫的下一句話又讓扶蘇大吃一驚。 “雖然仙人來到我們陽武,可仙地之物豈是我們普通之地能享用的?能有一兩樣已經很滿意了。關鍵的是,仙人所教導的仙地知識!這才是最寶貴的東西!” 扶蘇跟在民夫身后,整個人都陷入到深深的震驚之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難怪,他問江夏是從何處的時候,江夏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按照民夫的說法,江夏可能真的集各家之所長,然后將各家所長用到了治理地方之上! 法家。 儒家。 道家。 說不定還有別的諸子百家學識用在陽武之中! 到了這個時候,扶蘇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師從何處,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難道不是讓大秦百姓生活富足,老有所依、幼有所育才是最重要的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