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容閎笑著搖了搖頭:“好朋友倒談不上,只是在許多政見方面比較一致罷了。”
在外交的舞臺上,外交官之間哪有什么純粹真摯的友誼?大多不過是政治利益上的相互利用罷了。
政治利益趨同,便能結為盟友;政治利益相悖,則會淪為敵人。這是外交場上心照不宣的規則,容閎在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早已深諳此道。每一次外交互動,每一次國際關系的構建與調整,背后都有著復雜的利益權衡與博弈。
“這位找到我,期望我能夠購買他們的國債。你也知曉,普魯士人如今不僅大力發展海軍,還著手對其陸軍裝備進行更新換代,欲將陸軍的德萊賽擊針槍全部替換為更為先進的毛瑟步槍。”
胡光鏞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普魯士軍事發展動態的清晰了解。普魯士在歐洲的崛起之勢猶如洶涌浪潮,其在軍事技術革新方面的投入與決心令人矚目。
“胡先生不是一直在對普魯士進行投資嗎?他們找你豈不是更為合適?你大可提出一些有利的條件。”容閎適時地打斷了對方的話。
在他看來,胡光鏞在普魯士的商業投資經歷使其在處理與普魯士相關事務時具備天然的優勢,能夠更加游刃有余地進行談判與協商,為華族爭取到更多的利益與有利條件。
“是是是,容先生,若僅僅是這般情況,自然不成問題。然而,現今奧地利人又要與撒丁王國開戰,在這個節骨眼上,那位約瑟夫手中亦是資金短缺。我手中的資金實在難以同時滿足兩個國家的需求。”胡光鏞無奈地解釋道。
此時的歐洲,國際關系猶如一張錯綜復雜的大網,各國之間的戰爭與沖突、經濟合作與競爭相互交織。奧地利與撒丁王國的戰爭一觸即發,這不僅會改變歐洲大陸的局部政治格局,也會對各國的經濟狀況產生深遠影響。
胡光鏞面臨的資金分配難題,實則反映了華族在歐洲外交與經濟布局中需要謹慎權衡的困境。
原來如此,容閎的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胡先生,您這邊可曾問詢過元首的意見?”
容閎深知,在涉及如此重大的外交與經濟決策時,元首的意見與戰略考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華族在歐洲的每一步行動,都需要緊密圍繞元首制定的整體戰略方針,以確保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與長遠發展。
“正是元首讓我與您共同商議此事,他表示自己身處國內,對歐洲的局勢變化難以精準把握,故而這個決定交由咱們倆共同商量斟酌。你也清楚,我所從事的投資雖說是商業行為,但對咱們華族在歐洲的外交政策亦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胡光鏞的話語點明了此次商議的重要性與嚴肅性。
華族在歐洲的商業投資與外交政策相輔相成,商業活動可以成為外交關系的潤滑劑與助推器,而外交政策則為商業投資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與保障。
容閎的嘴唇輕輕貼著青花瓷茶杯的邊沿,沉吟良久,才緩緩開口:“我說句不太中聽的話,胡掌柜,你們這些商人不是最擅長巧言令色、蠱惑人心嗎?”容閎的話語雖略顯犀利,但也反映出他對商業手段在外交事務中應用的擔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