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羽軒閣中,看著嬴政讓章邯帶來的口信,嬴羽臉上也是露出了一絲笑意。 政哥果然是了解自己的。 看來是時候加一把火了,也讓儒家嘗嘗跳火坑的滋味。 大秦那幫所謂的大儒,可沒幾個是好東西,昔日沒少給嬴政潑臟水。 后世始皇帝被黑的那么慘,大半也是由于儒家的緣故。 歷史上,秦二世而亡,自然沒有機會分辨。 而如今,嬴羽可是有著極好的機會。 而且說實話,整個大秦,也找不到比儒家更好的工具人了。 雖然是理越辨越明,但是大部分百姓,對于學術之爭,根本不關注。 能讓百姓們一直議論的,除了商業消息之外,反倒是八卦之類的小道消息了。 這一點,即便是到后世都不例外。 若非如此,也不會有娛樂至上,娛樂到死了。 不是本專業的人,根本就不看相關新聞,對于科技發展,或者是學術研究成功,基本上不在意。 原因很簡單,自己用不上,或者不知道自己能用得上。 而想要引起足夠的熱度,對手自然也不能太遜色。 儒家勉強還能看的過去。 皇家書院大學學子,太子門生舌戰儒家老夫子,這話題度絕對拉滿。 而且也可以讓皇家書院大學的優異學子們,得到一次發揮的舞臺,更好進入大秦百姓的視線。 只要能在此次辯論之中勝出,馬上就能得到無數百姓的認可,將來進入仕途,絕對是有著極大的助益。 而大庭廣眾之下輸得一塌糊涂,即便是儒家再厚著臉皮,見證的無數百姓,也不會給儒家裝死的機會了。 嬴羽再稍微一引導,就能把這群人坑的懷疑人生。 到時候這些腐儒老夫子最在意的名聲,絕對會臭大街,再沒有招搖撞騙的機會。 而嬴羽也可以順手對儒家進行重新整合和發展。 畢竟如今也不是完全沒有積極意義的,只要能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作為一個學說,還是值得認可的。 與人向善,與人守禮,還是有著積極的意義。 只不過善和禮的定義,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必須符合大秦的發展才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