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北方天冷了!-《劍道藏鋒》
第(1/3)頁
黃嵬山北方與契丹接壤,兩國之間有十余里禁區(qū),以此劃分兩國邊界有五六年之久,禁區(qū)內(nèi)蒿草雜木遍布。
近日,一條割藤斷木的羊腸小道橫穿兩國十里禁區(qū),直通慶國黃嵬山駐軍背后。
駐軍堡寨瘡痍滿目,正北門溝壑尸橫遍地,圍墻之上以及四方哨塔皆被身穿獸皮絨甲的契丹兵卒占據(jù)。
他們輪班盯哨,戒備八方,以防慶國反撲。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一切安全,兵卒們漸漸有了絲懈怠散漫,甚至兩手?jǐn)n袖,靠墻瞇眼小憩。
屆時,哨塔走來一位甲胄傍身的青年,身后有三五隨從輪番抬著一桿大戟。
此戟的主人正是被譽為契丹雙龍的青年雙驕之一,耶律鶴,也是此番主謀南攻慶國的契丹第一國師耶律嘯之子。
隨行的自然還有上次岢嵐山一同敗歸的大統(tǒng)帥大賀羅汗。
哨兵們慌忙提起精神迎接兩位將領(lǐng)統(tǒng)帥視察。
耶律鶴與大賀羅汗沒責(zé)備他們方才的懶散,反倒體桖他們夜間冷暖,關(guān)心家屬安康,又講述攻城容易守城難的道理,以及守住此地對契丹大軍南下的重要性,待大軍成功南下,那放眼望去肥沃土地將徹底改變契丹祖輩游牧的生活,在場兵卒不光加官晉爵,更將成為契丹民族的英雄。
一番激勵聽的哨塔兵卒氣血翻涌,滿是憧憬。
巡察激勵至此,耶律鶴與大賀羅汗離去。
士卒們凝望著遠去的背影,眼神滿是斗志熱血,在這鐵血無情的軍營,懶散軍紀(jì)是重罪,統(tǒng)帥將軍發(fā)現(xiàn)非但不罰,反倒貼心關(guān)懷鼓勵,遇此寬仁良將統(tǒng)帥,此生足矣。
正因為兵卒知道這層理兒,眼神更加堅固了效忠絕心。
待到兩位良將下了哨塔,青年對肌肉縱橫的魁梧大統(tǒng)帥使了個眼色,大賀羅汗當(dāng)即領(lǐng)會,朝旁邊參軍下令嚴(yán)懲哨兵頭子,以消極渙散,治軍不嚴(yán)為由。
治軍如馴獸,對下要寬仁,對上需恩威皆施。
若在以往,耶律鶴或許睜只眼,閉只眼,可此番任務(wù)不光是輔助契丹大軍南下,更是準(zhǔn)備一雪岢嵐山之恥的前兆,軍紀(jì)自然要嚴(yán)陣以待,他就像拉緊弓弦的獵戶等待獵物,隨時給闖入者致命一擊,弓、箭、弦緊繃之際如何能出閃失?
因為他耶律鶴知道,慶國要想破局,必須入此甕。
至于誰入甕,就看誰倒霉了,所以他敦促將士緊繃戰(zhàn)斗狀態(tài),全天甲胄不離身,槍矛不離手。
——
關(guān)子村北上有一片連綿數(shù)百里群山,是趙正立等五路突襲契丹兵卒捷徑之一。
山野間林木熙攘,身著白袍的宋茂陵帶著七皇弟宋仲良疾馳在小道。
小路雜草倒地,零亂凹陷的馬蹄印已經(jīng)表明此地有數(shù)十騎途徑不久。
宋茂陵見此情景揚鞭催馬追趕,奈何馬屬劣等,背上馱兩人已經(jīng)有心無力,長途奔襲更要它馬命,不出五里地,四條馬腿累到顫抖不止,馬嘴吊著舌頭,出氣多進氣少,兩位皇家兄弟這才接受現(xiàn)實妥協(xié)。
若是宋茂陵一人,他大可真氣傍身,疾馳而行,無奈攤上毫無功底的弟弟,短距離尚可堅持,長途奔襲自然耗費不起,況且路途變數(shù)無常,真氣還需保持最佳狀態(tài),以防不測發(fā)生。
兩位皇家兄弟緊趕慢趕沿著馬蹄印前行。
此路馬蹄印一直延生到距離黃嵬山二十里外終止,馬蹄印好似憑空消失了般,到了此處戛然而止。
因為契丹防御暗探一般設(shè)營地十五里范圍,防止距離有偏差,趙正立等人提前五里棄馬徒步。
至于馬匹如何安置,趙正立做了個驚人決斷。
將其盡數(shù)斬殺,以灌木遮掩,此次任務(wù)他們?nèi)裟芑钪S嵬山的契丹人自然留了更上等契丹馬,若不能活著,馬匹怎能徒作嫁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高安市|
甘肃省|
准格尔旗|
巢湖市|
凌源市|
千阳县|
印江|
大渡口区|
铜梁县|
尤溪县|
永嘉县|
耿马|
始兴县|
卢氏县|
裕民县|
武宁县|
靖州|
天门市|
高清|
喀喇沁旗|
来宾市|
高陵县|
策勒县|
临颍县|
桐城市|
南昌市|
碌曲县|
潮安县|
蓬莱市|
潜山县|
许昌县|
潮安县|
南澳县|
东莞市|
山东|
楚雄市|
新田县|
措美县|
成武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