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烏鷺圣殿完全消失的瞬間,各國十余位大宗師齊齊朝虛空抓攬,可惜一無所獲,唯有經歷過烏鷺圣殿的契丹大國師耶律嘯雙手插袖筒淡然說了句:“烏鷺圣殿消失前已然隱入虛空,兩人早被傳送未知區域。” 慶國廟堂儒佛道三位大宗師雖有預料,依舊心存些許擔憂,反觀大理崇恩寺大方丈覺語,慈眉仍然,善目照舊。 卻無人透過他枯井般表象觀察到提心吊膽的內心。 大宗師們抓攬成空更加肯定了烏鷺圣殿的玄妙,進入其中的兩個人也徹底消失,具體去了何處無人知曉! 。 青州、大名府兩地邊軍圍困陳莊鎮后沒任何進一步動作,僅僅派了兩支鐵騎探明虛實,由青州白袍白馬的少帥賀少州,大名府的黑甲老將司徒墨,兩位領軍人與廟堂三圣溝通銜接,并將此地消息傳回京城。 彼時的慶國北方邊境已然集結近二十萬兵卒,由全國二十五路中“鎮北六獅”之稱的永興,秦鳳,河東,三路九軍為主力,其中最驍勇當屬秦鳳路的鎮戎、通遠、武德三軍,統帥叫徐琛,是個不算高大,卻很威猛的書生漢子。 徐琛是個奇人。 傳聞他以前乃一介落榜秀才,在十國動.亂期間被迫棄文從武,讀書人腦瓜子靈活,外加上徐琛兇狠拼命,硬是一刀刀砍掉他的書生氣,練就一身武將獨有的戾氣,從集結人馬對付山賊流寇的弱勢,到雄聚一方抗衡野兵野將的正義之師,最后被十國之一的后漢劉之遠招募麾下,后漢覆滅他才效命慶國,至于當初慶帝試探,徐琛很直接干脆說了句“世道混亂,誰顧惜天下百姓,我便為誰賣命。” 老皇帝聽到這般回答,當即封他正三品“鎮戎將軍”,放心大膽交付數萬大軍,后續徐琛屢建奇功,老皇帝直接提干他秦鳳路三軍統帥,位居正一品,當初大慶剛立國,老皇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夸耀他,“提刀平天下,揮筆寫太平,唯吾徐大將軍。” 能得如此評價當今有幾人? 另外永興路跟河東路的兩位統帥履歷雖沒徐大將軍曲折璀璨,不過也是從尸山血海爬出來的,永興路的統帥司馬微山,背后靠山可是軍機樞密使王石,河東路的葛洪亮,又是中書門下左丞相和靖老鄉。 表面上看三路九軍齊聚二十萬,實則代表當朝三股勢力,秦鳳路徐琛是老皇帝親信,永興路司馬微山是樞密院扶持,間接屬于誠王那邊的人,河東路葛洪亮是中書門,不用猜也曉得背后是太子撐腰。 三位統帥皆擅長排兵布陣,單是近幾年與契丹邊境小打小鬧都滅了三五位宗師境的高手,其中一位更是初品大宗師。 外人眼中“鎮北六獅”所向披靡,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實則早已卷入明爭暗斗。 即便鎮北六獅猛如虎,兇似龍,依舊免不掉被老皇帝套韁繩,戴嘴嚼子的下場,如今還得被一批文官管制監督。 三黨勢力互相監督,武將很憋屈,但也僅僅只剩憋屈,政權分割,抑武揚文嚴謹,單是地方節度使,都不得不收爪收牙低眉順眼笑嘻嘻應對朝廷下派的知軍事;邊防走馬觀花的經略使,等一眾朝廷文臣命官,誰讓人家離老皇帝近呢?升降職位僅需這些使吏文官在皇帝耳旁吹吹風的功夫,沒殺父奪妻之仇誰吃飽了得罪? 如此也助漲了知軍事使、經略使、刺史等朝廷“使臣”囂張氣焰,朝廷“使臣”不像地方官吏定崗定位,“使臣”三五六年調換一次,只要在職期間無劣跡無大事,一般都能“順利通過”,而后一步一步重回廟堂。 廟堂好似一張巨網,數百上千的蛛絲無外乎圍繞那三五六八根主線結絲,各國各邊境的“使吏”就如那幾根上連朝廷,下通州縣的蛛絲,只要巴結的好不愁升職加官加爵。 第(1/3)頁